四十六、见·东北寒冬的正义铁拳:人民
解放军冬季攻势与陈诚的溃败困局
一>、见·改称:人民的旗帜在黑土地升起
一九四旗年冬的东北,寒风卷着雪花掠过黑土地,却吹不散军营里的热乎气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操场上,红旗猎猎作响,战士们列着整齐的队伍,棉帽上的红星在雪光中闪着亮,像撒在黑土地上的火种。罗荣桓站在临时搭起的土台上,身上的棉军装沾着雪,却挺得笔直。他手里攥着一份总部批文,声音洪亮得盖过寒风:“同志们!经中央批准,从今天起,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战士们齐声喊,声音震得树上的雪簌簌掉,落在肩头上,没人伸手拂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面新挂起的军旗上:红底镶金,中间是镰刀锤头,下面绣着“东北人民解放军”七个大字,在寒风中飘得格外精神。陆沉站在队伍前列,看着军旗,眼眶有点热。两年多来,从锦州到威远堡门,从土窑洞兵工厂到现在的整军备战,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装备从“万国造”换成了缴获的美式枪,可不变的是“为老百姓打仗”的心思。
他悄悄摸了摸腰间的手枪,枪托上还缠着老乡给的布条,暖得很。黄克诚凑过来,烟杆没点着,却捏在手里转着:“老陆,‘人民’这俩字,分量重啊!以后咱们打仗,更得对得起老百姓。”陆沉点头,指着不远处的老乡群:“你看,老乡们都来了。”操场边,老乡们挤得满满当当,张大爷扛着一筐烤红薯,小宝手里举着面小红旗,冻得脸蛋通红却笑得欢。
看到军旗升起,老乡们也跟着鼓掌,张大爷喊:“解放军同志,以后俺们还来给你们送红薯!”改称仪式结束后,战士们围着军旗转,有的伸手摸旗面,有的对着军旗敬礼,连雪狼都凑过来,用鼻子蹭了蹭旗杆,惹得常汇佳笑:“你这小家伙,也知道这是咱们的军旗啊!”罗荣桓没走,留在操场边跟战士们聊天。一个解放战士叫李根生,之前是国民党新六军的兵,被俘虏后参加了解放军,此刻他攥着拳头说:“首长,俺以前跟着国民党,净欺负老乡,现在成了人民解放军,俺一定好好打仗,给老乡们报仇!”罗荣桓拍了拍他的肩:“根生同志,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以后咱们一起为人民打仗。”
夕阳西下时,军旗被收进了指挥部,可战士们的劲头还没散。王二蛋扛着新领到的步枪,枪身上刻着“人民解放军”的字样,他跟孙大牛显摆:“你看,这枪比以前的汉阳造厉害多了!以后打陈诚,俺一准儿能多打几个敌人!”孙大牛笑着捶他一下:“别吹牛,训练时好好练,别到时候枪都拿不稳!”黑土地上的这面“人民”军旗,不是一块布,是战士们的信念,是老乡们的指望——从这天起,东北的战场上,不再是“联军”,而是“人民的军队”,他们要带着这面旗,把蒋军赶出东北,还给老百姓一个暖和的家。
二>、见·整军:雪地里的“诉苦”与士气沸腾
改称后的日子,是难得的休整期,可解放军没闲着——罗荣桓提出的“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铺开,核心是“诉苦”教育,让战士们说说自己的苦,想想老乡的难,把“为谁打仗”的道理掰扯明白。黄克诚和陆沉的部队驻在朝阳城外的村子里,每天天不亮,操场上就响起了口号声。陆沉跟着战士们一起出操,雪地里,战士们的棉鞋踩出整齐的脚印,哈气成霜,却没人喊冷。“诉苦会”就开在老乡的场院里,地上铺着干草,大家围坐在一起,雪狼趴在常汇佳脚边,安安静静的,像是也在听。
第一个站起来诉苦的是李根生。他低着头,声音有点抖:“俺是河北人,三年前被国民党抓壮丁,俺娘拉着俺的手哭,国民党兵一脚把俺娘踹倒在地…… 到了东北,天天吃不饱,军官还打俺,俺要是敢反抗,就关小黑屋……”说着说着,他抹起了眼泪,拳头攥得咯咯响,“直到被解放军俘虏,俺才吃上热红薯,同志们还跟俺说,以后能回家看俺娘……”场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寒风的声音。一个小战士叫王小虎,才十六岁,也站起来:“俺爹是农会主席,被地主和国民党杀了,俺娘带着俺逃到山里,差点饿死……要不是解放军救了俺,俺早就没了……” 宋清的三个小队是“诉苦会”的骨干。
宋清自己就是苦出身,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挨过不少打。他拿出一块磨破的放牛鞭,说:“这鞭子,地主用它抽过俺无数次,现在俺把它带来,就是要记住这份苦,以后打蒋军,就像抽地主一样,绝不手软!”战士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的骂国民党,有的说要报仇,有的喊着“为人民打仗”。陆沉看着这场景,心里暖烘烘的——以前有的解放战士打仗消极,现在经这么一诉苦,眼睛里都有了光。诉苦会后,训练更带劲了。王二蛋以前练瞄准总偷懒,现在每天天不亮就趴在雪地里,冻得手发紫也不挪窝,孙大牛跟他开玩笑:“你这是咋了?跟枪较上劲了?”王二蛋瞪他:“俺要练准点,多打几个蒋军,给李根生的娘、王小虎的爹报仇!”老乡们也来帮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蚀第一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