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九点五十分,林浩提前十分钟到达财务部305会议室门口。
让他意外的是,秦清已经在了。她坐在会议桌旁,正对着笔记本电脑飞快地敲击着,旁边放着一杯喝了一半的黑咖啡。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少了几分平日的锐利,多了一丝专注的柔和。
“秦部长早。”林浩出声打招呼。
秦清抬起头,目光从他脸上扫过,点了点头,算是回应,视线又迅速回到屏幕:“坐。五分钟后开始。”
林浩在她对面坐下,拿出准备好的修改版方案。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秦清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和空调低沉的嗡鸣。
准时十点,秦清合上电脑,目光投向林浩:“开始吧。重点说应急冗余方案的修改思路和依据。”
林浩深吸一口气,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他完全摒弃了任何虚饰,直奔技术核心,语气平稳,数据扎实。
在他讲解的过程中,秦清始终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点着桌面,眼神专注地跟随他的每一页PPT。当林浩讲到一处采用了她建议但又做了进一步优化的数据分流架构时,她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眼中极快地闪过一丝讶异和认可。
“这里,”林浩讲完后,秦清终于开口,指向屏幕上的一个节点,“为什么选择增加这个动态负载阈值,而不是采用固定的冗余备份?”
“考虑到业务流量的波峰波谷特征明显,固定冗余在低谷期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在突发高峰时可能依旧不足。动态阈值可以根据实时流量预测智能调整资源分配,效率更高,成本更优。这是基于信息中心提供的近半年服务器日志分析得出的结论。”林浩从容应答,并调出了支撑数据。
秦清看着那详实的数据图表,沉默了几秒,然后微微颔首:“可以。考虑得比我的建议更周全。”
这句简短的肯定,从她口中说出,几乎等同于高度的赞扬。
接下来的讨论彻底进入了纯粹的技术层面。两人就几个关键技术的选型、实施难点、风险规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秦清的问题依旧尖锐,却不再是质疑,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切磋和打磨。林浩能清晰地感觉到,两人在技术层面的思维频率达到了某种高度的一致,甚至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讨论接近尾声,秦清合上林浩的方案,语气依然是公事公办的平淡:“修改版可以了。我会据此向周副总汇报,争取资源。后续的具体实施,信息中心主导,你作为审计部代表,参与协调和监督。”
“好的,秦部长。”林浩点头。他知道,这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这个核心项目的核心圈层。
会议结束,两人同时起身。秦清收拾着电脑,似乎随口问了一句:“昨天,赵倩没再找你麻烦吧?”
林浩一怔,没想到她会主动提起这个,如实回答:“没有。刘部长说他会处理。”
“刘部长老好人,但赵倩……”秦清顿了顿,拿起咖啡杯,语气里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她那个物业公司,水深得很。南城古巷的资产账目,你查的时候,尤其注意那些没有正式产权、只有长期租赁协议甚至是口头约定的‘历史遗留’资产。那里的水,混得很。”
这话看似随意,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林浩思路中的某个盲区!他之前核查南城古巷资产,主要聚焦在有正式产权的部分,对于那些租赁、代管、甚至只是“默认”由物业管理的边角地块,确实关注不足。
“谢谢秦部长提醒。”林浩真诚地道谢。
秦清看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拿着电脑和咖啡杯,率先走出了会议室。
林浩站在原地,回味着秦清最后那句话。这绝不仅仅是随口一提的提醒。这更像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警示和指引。她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认可了他的专业能力?还是因为她本性中的某种正义感,让她无法对某些事情完全视而不见?
他带着满腹的思绪回到审计部。刚坐下,内部通讯软件就弹出一条消息,来自刘部长。
“小林,来我办公室一下。”
林浩立刻起身过去。刘部长脸色有些凝重,示意他关上门。
“两件事。”刘部长开门见山,“第一,刚开完会,王总拍了板,新系统建设专项小组正式成立,我挂名组长,信息中心李宝山、财务部秦清、战略部陈锋是副组长。组员名单里,有你。”
林浩心中一震。这个规格,远超他的预期。
“第二,”刘部长压低了声音,“赵倩那边,我去沟通过了。数据她会配合提供,但……”刘部长顿了顿,眼神意味深长,“她暗示,南城古巷有些陈年旧账,牵扯不少老领导,翻出来对谁都没好处。你接下来核查那边资产的时候,务必……谨慎,凡事留痕,遇到任何阻力,随时直接向我汇报。”
刘部长的话和秦清的提醒,在林浩脑中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一股无形的压力悄然袭来,但他心中那股探寻真相的火苗,却烧得更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场暗格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