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部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时,林浩正将那份关键的边界协议附件复印件递过去。进来的并非预料中的法律顾问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而是一位面色冷峻、穿着深色夹克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位副部长。
“刘部长,打扰了。”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脸上挤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语气却有些僵硬,“这位是县纪委监委派驻国企纪检组的王林波同志,有些情况需要找林浩同志了解一下。”
“派驻国企纪检组?”刘部长眉头瞬间锁紧,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人,“了解什么情况?有什么手续?”
那位名叫王林波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到刘部长面前:“刘部长,这是相关手续。我们接到实名反映,涉及贵单位林浩同志在资产清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程序问题和作风问题,需要进行初步核实。请配合。”
文件盖着鲜红的印章,程序看似完备。林浩的心猛地一沉,来了!对方的反击又快又狠,直接动用了更高层面的力量,而且选择了“程序问题”和“作风问题”这种看似可大可小、却能有效将人拖入调查漩涡的罪名!
刘部长快速扫了一眼文件,脸色阴沉。他深知,在这种正式手续面前,尤其是上级部门出面,硬性阻拦不仅无效,反而会授人以柄,给林浩和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林浩是我们审计部的骨干,工作一向认真负责,程序规范。”刘部长盯着王林波,语气强硬地先定了性,然后看向林浩,“林浩,既然是上级部门的同志来了解情况,你就如实、全面地配合。记住,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他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和“全面”两个字眼。
林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点了点头:“我明白,部长。”
“那就请林浩同志跟我们走吧,找个安静的地方谈。”王林波的语气不容置疑。
林浩被带到了集团另一层的一间空闲小会议室。门一关,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而封闭。
王林波主问,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记录。问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诱导性和攻击性。
“林浩同志,你调入审计部时间不长,就承担了如此重要的工作,是否感到压力巨大?有没有因为急于出成绩而简化了一些必要的程序?”
“据了解,你在核查南城古巷资产时,多次单独接触相关企业人员,甚至包括一些有争议的对象,是否存在未按流程报备的情况?”
“有人反映,你为了获取所谓‘关键证据’,采用了某些不合规的技术手段,绕过正常系统权限,是否属实?”
“你与战略发展部的陈锋同志过往甚密,他为你提供了一些超出规定的技术协助,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交换或默契?”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心打磨的软刀子,不直接指控,却处处暗示林浩违规、急躁、滥用手段、结交“损友”。他们试图构建一个“年轻气盛、不择手段、破坏规则”的形象,从而从根本上质疑他发现的问题的合法性,甚至将其定性为别有用心。
林浩后背渗出细密的冷汗,但头脑却异常清醒。他回忆起刘部长的告诫和王总“实事求是”的要求,回答得异常谨慎。
“压力确实有,但所有工作均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和领导小组下发的最新细则,从未简化。”
“所有外部接触均按程序向刘部长进行了口头或书面报备,并有记录可查。接触对象的选择是基于审计线索的需要,并非个人行为。”
“我使用的所有数据查询权限均经由信息中心正常开通。至于技术细节,我并非专业人士,但确保所有数据来源合法合规。”他将陈锋的“帮助”轻描淡写地归为技术细节,巧妙避开了“不合规”的指控。
“我与陈锋经理仅限于工作交流,讨论内容均为新系统建设的技术问题,不存在任何利益交换。”
他语气平静,条理清晰,每一句回答都紧扣程序和规则,不给人留下任何发挥的空间。问到细节,他就详细说明时间、地点、流程;问到动机,他就强调职责所在和领导批示。
王林波的问话几次试图抓住某个点深入突破,都被林浩用事实和程序稳稳地挡了回去。问话似乎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时,小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起身开门,只见党政办主任林瑶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色平静。
“王同志,打扰一下。”林瑶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严,“刚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紧急通知,王总要求,涉及资产清查工作的所有关键经办人员,必须确保工作不受干扰、连续推进。这是通知。”
她将文件递进来,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林浩,继续说道:“另外,关于林浩同志近期的工作程序问题,审计部刘部长刚刚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工作日志和流程报备记录,抄送给了领导小组和王总。记录显示,林浩同志的所有操作均符合规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场暗格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