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楼道里,深深吸了一口夜晚的冷空气。颈侧残留的温热触感,还有苏蔓那句带着绝望的醉话,却像烙印般挥之不去。
“都没用的……装得再像……再能干……在有些人眼里……终究只是盘菜……”
声控灯熄灭,黑暗将他彻底吞没。他在冰冷的台阶上坐下,耳边回荡着包间里的喧闹,还有那句醉意朦胧的低语。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这些日子在党政办努力维持的平静表象。
秦清的清冷自持是一种抵抗,苏蔓的八面玲珑何尝不是另一种挣扎?而王总的静默旁观,又暗含着多少无奈与更深远的算计?
这场“工作餐”让他看清了太多。光鲜职场背后的龌龊,不同人在权力面前的姿态:王总的静默旁观,秦清的清冷抗拒,苏蔓的无奈挣扎,还有小王的懵懂无措……
他抬头望向城投集团大楼。夜色中,它依旧灯火通明。每一扇亮着的窗户后面,是否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与惊雷?还有林瑶——全程滴酒未沾,也未参与任何敬酒,她又是凭什么能在这样的场合里独善其身?
他在黑暗中坐了许久,直到胸腔里因愤怒和无力而剧烈跳动的心脏渐渐平复,才缓缓起身,走入夜色。初冬的晚风凛冽,刮在脸上,让混乱的思绪一点点变得清晰、冰冷。
他理了理衣领,转身走进夜色。背影依旧挺拔,可那双年轻的眼睛里,已多了一层复杂的底色——迷茫,不甘,还有一丝刚刚萌芽的、对职场更深的认知。
回到出租屋,他反锁好门,没有开大灯,只拧亮了书桌上的一盏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房间简陋的轮廓,也映照出他眼中尚未完全褪去的复杂情绪。他打开那个藏着秘密的厚重书本,指尖拂过边界协议附件的复印件,以及他自己绘制的、记录了诸多敏感信息的笔记。
力量。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足够力量之前,所谓的“观察”和“蛰伏”,在真正的权力倾轧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他不仅需要数据的利刃,需要职位的护甲,更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真正可靠的信息网络和应对能力。
他不能再仅仅依赖于刘部长的庇护、秦清莫测的联盟,或是王总高深莫测的布局。他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更难以被撼动。
第二天,林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依旧是那个沉稳、略显内向的新任林副主任。他高效地处理着公文,参与会议记录,语气平和地与苏蔓对接工作。
苏蔓也恢复了常态,妆容精致,笑容得体,仿佛昨晚那个伏在他背上无助哽咽的女人只是一个幻影。只是在与林浩目光偶尔交汇时,她的眼神里会飞快地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感激与……一丝同为“盘中餐”的默契。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没有再提昨晚的事,但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的、微妙的信任纽带,似乎在无声中建立了起来。
林浩开始有意识地拓展他的“信息雷达”。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阅读流转的文件,而是更加留意党政办内部,乃至其他部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员。
他注意到机要室那位即将退休的老徐,每天下午都会泡一壶浓茶,看半小时报纸。林浩便时不时拿些不涉密的、需要核对日期或流程细节的文件去“请教”他,态度恭敬。几次下来,老徐的话匣子渐渐打开,偶尔会感慨几句“当年某某事可不是这么办的”、“现在流程是规范了,可有些味道也变了”之类的闲话。这些闲话里,往往藏着过往人事变迁的蛛丝马迹。
他也留意到宣教部那个总是被边缘化、却对集团历年宣传资料如数家珍的科员小吴。林浩以“学习了解集团发展史”为由,请他帮忙找些旧资料,顺便听他吐槽几句现在宣传稿的“浮夸”和“言不由衷”。从小吴带着怨气的叙述中,林浩能拼凑出不同时期集团工作重点的微妙转向,以及某些领导偏好如何影响了下属部门的行事风格。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他谨慎地纳入他那张不断扩大的“政治生态图”中。他知道,这些看似边缘的信息,在某些关键时刻,可能会成为连接断点、判断风向的重要依据。
这天下午,林瑶主任将林浩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份会议通知。
“下周三,市里召开一个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商交往的专题会议,要求各相关国企派一名分管领导或中层骨干参加。王总批示,由你代表集团参会。”
林浩接过通知,快速浏览了一下会议议题和参会人员范围。这是一个相对务虚的会议,但规格不低,由县纪委和国资办联合牵头。
“林主任,我资历尚浅,参加这种会议是否……”林浩试探着问。这似乎超出了他一个刚提拔的副主任的常规职责范围。
林瑶扶了扶金丝眼镜,平静地看着他:“王总的意思。你去听听,回来写个简要的汇报材料即可。记住,多听,少说,尤其不要主动提及集团内部的具体案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场暗格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