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的暗流尚未平息,外部的杂音又悄然响起。
临近中午,陈杰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舆情简报,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忧色。
“林总,您看看这个。”陈杰将简报放在林浩桌上,指着用红笔标出的几段网络评论和自媒体文章标题。
林浩拿起简报,目光扫过那些标题:
《顾永平倒台大快人心,但云城官场震荡是否过度?》
《深度剖析:城投集团大清洗背后的权力逻辑》
《警惕以‘清算’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
《古巷项目:一场代价巨大的‘胜利’?》
这些文章和评论,不再像之前那样直接攻击或造谣,而是披上了“理性反思”、“客观探讨”的外衣。它们承认顾永平罪有应得,承认清算有必要,但话锋一转,开始质疑“牵连范围”、“对干部队伍稳定的影响”,甚至暗示林浩是在借机巩固个人权力,将“破格”之举扭曲为新的“权力任性”。
“林总,这些言论看似客观,但煽动性很强。”陈杰语气凝重,“下面很多员工也看到了,私下里有些议论。而且,根据我们初步追踪,这些声音背后,似乎有组织推动的痕迹,很可能是……顾永平残余势力,或者相关利益方在反扑,他们改变了策略。”
林浩放下简报,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眼神愈发深邃。他走到窗边,沉默了片刻。
“你怎么看?要不要联系一下县委宣传部,或者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做一些正面引导和回应?”陈杰试探着问。
林浩缓缓摇了摇头,目光依然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
“堵不如疏。”他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我们做事,不是为了做给舆论看的,也不是为了赢得所有人的掌声。有人质疑,很正常,说明他们害怕了,只能躲在暗处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方式混淆视听。”
他转过身,看着陈杰,眼神坚定:“记住,对于这种藏在阴影里的攻击,最好的回应不是隔空对骂,也不是急于自证清白。而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得无懈可击。当我们的制度真正建立起来,当城投集团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当云城的发展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时,这些杂音自然会烟消云散。时间,会证明一切。”
他走回办公桌,手指在那份厚重的《制度流程再造方案》上轻轻点了点:“当前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是把这个落到实处。这才是斩断一切余波和暗流的根本之道。”
陈杰看着林浩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依然保持的冷静与定力,心中敬佩,用力点头:“是,林总,我明白了!”
陈杰离开后,办公室再次只剩下林浩一人。他重新坐回椅子上,却没有立刻继续工作。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这无形的余波,这弥漫在空气里的惯性、惰性与不信任,这来自暗处的冷箭……它们比一个明确的敌人更让人疲惫。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消耗战。
但这,正是他从“破局者”转向“建设者”必须经历的淬炼,也是他走向最终“归格”之路上,必须驱散的最后一重迷雾。
喜欢官场暗格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场暗格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