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龙城寨405室,一具死亡十多天的女尸躺在床上,厨房的锅里却飘出新鲜的腊肠蒸饭香气。
———
1983年盛夏,香港九龙城寨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各种复杂的气味,鱼蛋工场的死鱼腥臭、垃圾堆的酸腐、还有人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
街坊福利会的赵明放下第三通投诉电话,抹了把额上的汗。这已经是今天上午第三个投诉四楼恶臭的电话了。
“又是四楼?”同事老陈探头问。
赵明点点头。
城寨的建筑密密麻麻,阳光几乎无法触及底层,走廊永远阴暗潮湿,墙壁渗出不知名的水渍。这里是三不管地带,充斥着偷渡客、贫民和那些宁愿隐匿在阴影中的人。
赵明踏上通往四楼的楼梯,木板在他脚下发出呻吟。越往上,那股气味就越浓烈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恶臭,像是腐烂的肉混合着垃圾,却又诡异地夹杂着食物的香气,米饭的蒸汽和腊肉的咸香。
这矛盾的组合让赵明胃里一阵翻腾。
四楼走廊尽头就是405室。赵明敲门,等了许久,门开了一条缝。
一双大而黑的眼睛从门缝里望着他,属于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你好,我是街坊福利会的。”赵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有人投诉说这里有难闻的气味。”
门开大了些,小女孩站在那里,穿着洗得发白的裙子,但很干净。她身后站着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约莫四岁,吮着手指。
“我可以进来吗?”赵明问。
小女孩点点头,让到一边。
赵明走进房间,第一眼就注意到桌上的饭菜。
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旁边是几片油光发亮的腊肉,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那股强烈的腐臭击中了他,来自里间。
“那是什么味道?”赵明指着关着的里间门问。
“妈妈在睡觉。”大一点的孩子说。
“你妈妈在里面?”
小女孩点头:“妈妈很累,睡了很久。但她每天还是会起来给我们做饭。”
赵明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上来。他走近里间门,敲了敲:“有人吗?”
没有回应。
他推开门,腐臭几乎让他窒息。
床上躺着一具已经高度腐烂的女性尸体,肿胀的皮肤呈现暗绿色,蛆虫在眼眶和口鼻处蠕动。
赵明冲出房间,在走廊尽头呕吐起来。然后他跑下楼,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在二十分钟后抵达,封锁了现场。侦探林志恒是负责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但在看到床上的尸体时也忍不住捂住了口鼻。
“至少死了十天。”法医初步判断。
林志恒转向赵明:“你说孩子们说她们妈妈还在给她们做饭?”
赵明点头,喉咙发紧。
两个女警正在温柔地询问孩子们。大一点的叫小梅,六岁;小的叫小兰,四岁。她们看起来健康,虽然瘦,但没有营养不良的迹象。
“妈妈每天都会做饭。”小梅坚持说,“她做米饭和腊肉,有时候是青菜。”
“那妈妈现在在哪里?”女警轻声问。
小梅指了指里间:“在睡觉。但她会起来做饭。”
林志恒查看了厨房区域——一个简易的炉灶,上面放着锅,里面还有些剩饭。米缸里的米已经不多了,墙上挂着的几块腊肉也所剩无几。
“这些食物足够她们吃十天吗?”林志恒自言自语。
赵明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他的目光落在小梅身上,那孩子正轻轻拍着妹妹的背,就像母亲一样。
“她们怎么活下来的?”林志恒低声对赵明说,“十天,在这种温度下,尸体早就……而且孩子们为什么没生病?”
赵明没有回答。他看见小梅望向里间的眼神,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平静的期待。
“妈妈系着那条蓝色的围裙。”小梅突然说,仿佛在回答一个没人问出口的问题,“她总是唱着那首歌。”
“什么歌?”女警问。
小梅轻声哼唱起来:“月光光,照地堂,虾仔跳,蟹仔爬……”
赵明感到一阵毛骨悚然。那首广东童谣从孩子口中飘出,在这充满死亡气味的房间里回荡,诡异得让他想立刻逃离。
取证人员继续工作,收集证据。
一位年轻的警员从床底下找到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些文件和一封信。林志恒接过信,快速浏览。
“死者叫赵华,大陆来的,偷渡客。丈夫早就跑了。”林志恒对赵明说,“信是写给她在广东的母亲的,说希望能攒够钱,把孩子们带出城寨,让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赵明看着那两个孩子,心里一阵绞痛。在九龙城寨,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多到人们已经麻木。但这一次,有什么不同。
“她们会被送到哪里?”赵明问。
“社会福利署,然后可能送去孤儿院,或者如果大陆有亲戚的话……”林志恒没说完,但赵明明白。这些偷渡客的孩子,往往没有身份,没有记录,就像从未存在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百鬼事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百鬼事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