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六点半,星途科技的产品研发部依旧人声鼎沸。林夏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用户反馈数据,指尖在触控板上反复滑动,眉头拧成了疙瘩——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睡眠监测仪“眠境S1”,上市首月就收到了近百条投诉,核心问题集中在“夜间监测数据不准”“续航时长未达宣传标准”“APP交互逻辑混乱”三项,用户满意度仅为6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夏姐,运营部刚发过来的紧急报告,”实习生陈乐乐抱着平板电脑跑过来,脸上满是焦虑,“京东和天猫的差评率已经冲到15%了,还有几个科技博主发了测评视频,直接吐槽我们的产品是‘智商税’,现在#眠境S1 翻车#的话题已经在微博上发酵了。”
林夏深吸一口气,接过平板电脑快速浏览。测评视频里,博主拿着眠境S1与竞品对比,同样的睡眠时长,眠境S1监测出的深度睡眠占比偏差高达30%,而且续航仅坚持了28小时,与宣传的72小时相去甚远。评论区里,网友的吐槽尖锐刺眼:“花了一千多买了个闹钟”“APP界面比老年机还难用”“星途科技这是要砸自己的招牌”。
“通知核心团队,七点在会议室开紧急复盘会。”林夏合上平板电脑,声音冷静得不像刚面对过暴风骤雨。她起身走向茶水间,给自己冲了一杯浓咖啡,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霓虹灯,思绪翻涌。
眠境S1是她加入星途科技后负责的第一个独立项目。作为一名拥有五年消费电子研发经验的产品经理,她从需求调研、产品定义到原型设计、研发落地,全程亲力亲为,原本以为能凭借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创新的监测算法脱颖而出,没想到却遭遇了上市即翻车的窘境。
七点整,会议室里坐满了人。研发部总监张涛、算法组负责人李伟、硬件组组长王强、软件组组长赵敏、运营部经理刘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先说说情况吧。”张涛率先开口,目光落在林夏身上,“用户反馈的核心问题,我们内部有没有复现?”
“已经复现了。”林夏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三组对比数据,“首先是监测数据不准,主要原因是我们采用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夜间低活动量场景下,对心率变异性的识别精度不够,容易将浅睡眠误判为深度睡眠;其次是续航问题,硬件组在研发时为了追求轻薄,选用了小容量电池,而且没有优化功耗控制算法,导致实际续航比实验室测试短了近一半;最后是APP交互,软件组过于追求功能堆砌,忽略了用户使用逻辑,很多核心功能隐藏过深,操作步骤繁琐。”
“算法优化需要多久?”张涛追问。
李伟推了推眼镜:“我们需要重新训练模型,补充更多夜间睡眠数据,至少需要两周时间。而且现在的算法框架有些陈旧,可能需要调整底层逻辑,难度不小。”
“硬件方面呢?”林夏看向王强。
王强面露难色:“电池容量是硬件设计的核心参数,现在产品已经量产,更换电池意味着要重新开模,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功耗优化倒是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但最多能提升10%的续航,治标不治本。”
“APP交互重构至少需要十天。”赵敏补充道,“而且要配合算法优化同步更新数据展示模块,时间会更紧张。”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按照这个进度,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至少需要一个月,可市场不等人,差评的持续发酵会严重影响品牌声誉,甚至可能导致经销商退货。
“不能等。”林夏打破沉默,“我们分三步走:第一,算法组优先优化核心识别模块,一周内推出OTA升级包,将深度睡眠监测精度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第二,硬件组短期内通过软件优化功耗,同时启动下一代产品的电池扩容方案,为后续迭代做准备;第三,软件组简化APP核心操作流程,保留睡眠数据查看、睡眠报告生成、个性化建议三个核心功能,其余功能做成插件形式供用户选择,三天内完成版本更新。”
“一周时间太紧了,算法优化根本完不成。”李伟提出异议。
“我知道难,但我们没有选择。”林夏的目光坚定,“现在每多拖一天,就多流失一批用户。我会协调数据部门给你们提供最大支持,同时联系第三方数据公司购买睡眠数据集,确保模型训练的效率。”她看向刘敏,“运营部这边,要立刻发布致歉声明,承诺一周内完成优化,同时给已购买用户提供延长保修期、赠送睡眠辅助课程等补偿,安抚用户情绪。”
张涛点了点头:“就按林夏的方案执行。各部门全力配合,有任何问题随时沟通,务必在一周内拿出解决方案。”
散会后,林夏回到工位,开始梳理具体的工作推进计划。她将算法优化的核心指标拆解为心率变异性识别精度、睡眠周期划分准确率、异常睡眠事件检测灵敏度三项,分别分配给算法组的三名核心成员,要求每天下班前同步进度。同时,她联系了三家第三方数据公司,通宵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睡眠数据集,凌晨三点发给了李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不同职业,同样精彩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