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制品需要足够的湿度和时间进行养护才能达到强度。当时是冬季,自然养护速度太慢。秦风模仿现代养护窑,让王大锤砌了个简易的“蒸汽养护室”——其实就是个密封性不太好的大砖房,里面架起大锅烧水产生蒸汽。
结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不是变成“桑拿房”差点把进去检查的工匠蒸熟,就是湿度不够导致板材开裂。王大锤不得不安排人二十四小时轮班烧火、泼水,搞得像个炼丹道观,嘴里还念念有词:“火候!关键是火候!”
**第一块“合格”的预制板与“积木”测试**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第一块尺寸标准、表面平整、强度达标(用大锤猛砸只掉点渣)的水泥竹筋预制板诞生了!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如同观看稀世珍宝。
王大锤抚摸着冰凉的板面,激动得热泪盈眶:“成了!老板!咱们成了!”
刘主事戴着眼镜,用尺子反复测量,确认尺寸无误,又用手敲了敲,听到坚实的声音,微微颔首,虽未明言赞许,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不少。
莫小贝抽出她的佩刀(装饰用)砍了一下,只留下一道白印,咋舌道:“嘿!还真硬!这玩意儿要是从房上掉下来,能砸死人吧?”
为了测试实际效果,秦风让王大锤在实验室空地上,用这批最早合格的预制板,搭建一个类似岗亭的小房子。
队员们喊着号子,将一块块沉重的预制板吊装、拼接。板与板之间用秦风设计的“L”形熟铁件和水泥砂浆连接。整个过程虽然依旧笨拙,但比起传统砌筑,速度确实快了不少!
几天后,一个方方正正、灰扑扑的“水泥盒子”立了起来。它看起来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但结构牢固,接缝严密。
莫小贝第一个钻进去,在里面蹦跶了几下,房子纹丝不动。她又让人从外面用水龙车对着墙面喷水,水顺着光滑的表面流下,墙体丝毫未受影响。
“老板!这玩意儿好!不怕火不怕水!还结实!”莫小贝从“水泥盒子”里钻出来,兴奋地喊道,“以后咱们消防队就用这个盖驻地!看哪个兔崽子还敢说咱们驻地是破窝棚!”
刘主事也背着手,绕着“水泥盒子”转了几圈,仔细检查了接缝和整体结构,终于缓缓开口,给出了一个极其珍贵的评价:“此物……虽貌不惊人,然坚固实用,于防火防灾一道,确有其长。若能解决连接细节与外观修饰,或可……有限度之用。”
得到了实践派和保守派(勉强)的认可,秦风知道,水泥预制板这条路,走通了!他立刻下令,成立“秦氏预制板工坊”,开始小批量试生产,并着手设计标准化、系列化的预制构件,为即将到来的建筑革命,准备好第一批“积木”。而王大锤,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如何用这些“大号积木”,给他梦寐以求的“消防总署大楼”搭个骨架了。
喜欢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