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导读】
◆ 第一卷《少年篇》少年时光:细腻描绘80年代农村生活,主要是主角成长轨迹,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等,为后续爆发做铺垫,节奏比较舒缓
◆ 第二卷起《青年篇》商战风云,群像戏份,节奏加快,商业博弈正式开启,主角之间的感情线,价值观,人生轨迹,利益冲突明显
※ 每卷都有独立的阅读价值,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分卷作为阅读起点
---
夏末的黄昏,瓦盆村的老槐树下聚集了几个孩子。赵铁蛋蹲在一旁,手指在土上画着什么。
“听说大队部要给学校修新房子了。”王富贵踢着小石子,新球鞋在土地上留下浅浅的印记。
“那有什么用,反正我又不上学。”赵铁蛋头也不抬。
周桂花抱着书本走过来,辫子一晃一晃的。“铁蛋,你真的不打算回学校吗?”
“家里没钱。”他继续在地上画着,声音干巴巴的。
黄昏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地上。吴老虎挥手赶走一只苍蝇,盯着赵铁蛋的手指。“你画的什么东西?”
“房子图纸。”
几个孩子凑近了看。地上歪歪扭扭的线条组成了一个建筑平面图。
“这是学校新房子吗?”陈小麦提了提裤子,头歪向一边。
赵铁蛋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土。“明天老师们要去县里开会,学校就我爷爷一人看门。我得去帮忙。”
“帮什么忙?”
“修窗户。”
---
第二天一早,赵铁蛋背着工具袋来到学校。张德旺老人正坐在教室门口晒太阳,看见他微微点头。
“爷爷,我来修那个窗户。”赵铁蛋放下工具。
“就你?”张德旺撇了撇嘴,手指轻敲拐杖。“会吗?”
“试试看。”
老人起身,领他来到最后一间教室。窗框已经歪斜,每次刮风下雨就漏水,桌椅都湿透了。
赵铁蛋摸了摸窗框,眼睛眯起来。“这个好办。”
他从工具袋里掏出几样东西,开始动手。拆下窗框,刨平木头,钉上加固件。动作虽然不快,但很有条理。
“谁教你的?”张德旺站在旁边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
“没人教,看别人做过。”赵铁蛋擦了擦额头的汗。
正午时分,几个孩子抱着书本路过学校,看见赵铁蛋站在梯子上忙活。
“真的在修窗户啊!”吴老虎瞪大了眼睛。
王富贵抱起手臂。“肯定修不好,我爸说这种活儿得请专业木匠。”
太阳渐渐西斜,赵铁蛋总算完工了。窗框不再歪斜,严丝合缝。他推开窗户,又关上,确认没有问题。
“不错嘛。”张德旺用拐杖点了点地。“你小子手艺挺好。”
赵铁蛋低着头,嘴角微微上扬。
---
第二天,老师们从县里回来,惊讶地发现窗户修好了。
“谁修的?”黄明远老师问。
“赵铁蛋。”张德旺答道。“那孩子手巧。”
放学后,赵铁蛋正在河边捉鱼,几个孩子找到了他。
“老师说谢谢你修窗户。”周桂花递给他一个小纸包。“这是老师给你的糖。”
“真的修好了?”王富贵还有些不敢相信。
“你自己去看不就知道了。”吴老虎推了他一把。
---
一个星期后,学校门口贴出了告示。“感谢赵铁蛋同学义务修缮校舍,特允许其旁听课程。”
“不去。”赵铁蛋摇摇头,手中的鱼网织到一半。
“为什么啊?”周桂花不解地问。
“我是没学问的人。”
那天晚上,张德旺来到赵铁蛋家。简陋的泥草房里,赵铁蛋正在昏暗的油灯下翻看一本破旧的书。
“看什么呢?”老人问。
“《木工手册》,捡来的。”赵铁蛋合上书。“字认得不多。”
张德旺坐下来,沉默了一会儿。“我这有个活儿,帮村委会做几张新桌子,你来帮忙怎么样?”
“我不行。”
“试试看。”老人重复了赵铁蛋的话。
---
第二天清晨,赵铁蛋来到张德旺的木工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各种工具上,闪闪发光。
“先看我怎么做。”老人拿起工具,示范切割木料。
赵铁蛋目不转睛地看着,偶尔点点头。
“现在你来。”
他接过工具,笨拙地模仿着。失败了几次,木料歪歪扭扭。
“慢点来,别急。”张德旺耐心地纠正他的动作。
一整天下来,赵铁蛋的手上多了几个水泡,但眼睛里有了光。
月光如水,张德旺坐在院子里,点燃旱烟袋。
“爷爷,我想读书。”赵铁蛋突然说。
“那就去。”
“可是我什么都不懂。”
老人笑了。“正因为你知道自己不懂,才值得教。”
---
几天后,黄明远老师发现教室后排多了个熟悉的身影。赵铁蛋坐得笔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黑板。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涌出教室。赵铁蛋依然坐在位置上,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字。
窗外,蝉鸣声此起彼伏。阳光透过他亲手修好的窗户,洒在泛黄的课本上。
张德旺老人路过学校,看见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省城学木工的日子。
晚上,赵铁蛋回到家,发现门口多了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只蝈蝈。
“谁送的?”他问正在做饭的母亲。
“张老爷子。”母亲笑道,“说是送给能干的小木匠。”
蝈蝈在木盒里轻轻鸣叫,赵铁蛋小心地合上盖子,放在窗台上。
喜欢瓦盆村请大家收藏:(m.zjsw.org)瓦盆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