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学期的风带着初春的暖意,吹得校园里的梧桐枝桠冒出嫩绿的新芽,也吹来了悄然而至的毕业季。图书馆三楼的自习区不再只有期末复习的紧张,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憧憬与忙碌——有人埋头写毕业论文,有人忙着修改作品集,而苏晚和陆屿的“秘密基地”,则被毕业设计的图纸和代码文档占满了大半。
苏晚的毕业设计主题是《梧桐林十年》,她想以插画的形式,记录从初遇到未来的十年故事:第一幅画是梧桐林里慌乱捡画笔的初见,第二幅是联动展上闪烁的星空装置,第三幅是山顶星空下的约定,最后一幅,则是她想象中十年后两人在梧桐树下看星星的模样。为了让画面更有温度,她每天都会去梧桐林写生,记录不同光影下的枝叶形态,连树皮上的纹路都要反复描摹。
“这片梧桐叶的光影不对,”陆屿放下手里的毕业论文,凑过来看她的画稿,“上次我们在山顶看星空时,月光是从左侧照过来的,你这里画成右侧了,显得人物的影子有点怪。”
苏晚低头对比了一下写生稿,恍然大悟:“难怪总觉得别扭,原来是光影角度错了!”她拿起画笔,沾了点浅灰色颜料,小心翼翼地调整影子的方向,“还是你细心,这种细节我都没注意到。”
“谁让我是你专属的‘光影顾问’呢。”陆屿笑着帮她递过调色盘,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忍不住红了脸。他最近在写关于“数字艺术与手绘融合”的毕业论文,正好能帮苏晚优化插画的光影逻辑,而苏晚则会帮他整理参考文献,把晦涩的理论知识变成他能理解的“绘画术语”。
周四下午,苏晚对着最后一幅未来场景的画稿发愁——她想画十年后两人在带阳台的小家里,她趴在画架前画画,陆屿坐在书桌前写代码,阳台上种着一棵小梧桐苗。可不管怎么画,都觉得画面少了点生活气息,阳台的布置也显得空落落的。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陆屿端着热牛奶走过来,看到她对着画稿叹气,忍不住揉了揉她的头发。
“我想画我们未来的家,可总觉得不够温馨。”苏晚指着画稿,“阳台除了梧桐苗,不知道该加些什么,家具的摆放也怪怪的。”
陆屿低头看了看画稿,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在阳台加个小吊椅,你画画累了可以躺着看星星;书桌旁边放个小书架,摆上你喜欢的画册和我的编程书;墙上再贴些我们的合照和画稿,这样就有生活气息了。”
他拿起笔,在画稿上快速勾勒出吊椅和书架的轮廓:“你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等毕业,我们就租个带阳台的房子,按这个样子布置,你画星空,我写代码,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餐,晚上一起看月亮。”
苏晚看着画稿上温馨的场景,眼眶瞬间红了。她没想到陆屿早就把未来的生活规划得这么细致,连阳台的吊椅都想到了。“好,”她哽咽着点头,拿起画笔在画纸角落添上两个牵手的小人,“就按你说的画,以后我们的家,也要这样布置。”
陆屿放下笔,轻轻抱住她:“一定会的。等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都完成了,我们就去看房,选个离画室和你喜欢的排骨店都近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更加忙碌。苏晚每天泡在画室,从日出画到日落,手指被颜料染得五颜六色,指甲缝里的颜色洗都洗不掉;陆屿则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帮她搭建毕业设计的数字展柜——他用编程做了个动态交互系统,观众扫描画稿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画里人物的动态故事,还能听到他录的语音解说,讲解每幅画背后的回忆。
有天深夜,图书馆只剩下他们两人。苏晚趴在桌上修改画稿,陆屿坐在对面敲击键盘,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跳出,映得他的侧脸格外专注。苏晚偷偷抬头看他,发现他的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显然是熬夜写论文累的。她悄悄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草莓味的糖果,放在他的键盘旁,又帮他按摩酸胀的肩膀。
“累了吧?”苏晚的声音轻轻的,“别熬太晚了,论文可以明天再写。”
陆屿停下键盘,转身握住她的手:“没事,再写一会儿就能完成这部分了。你也别太累,画画也要注意休息,别把眼睛熬坏了。”他拿起糖果,剥开糖纸喂给她,“甜吗?给你充点能量。”
苏晚点点头,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暖暖的。她靠在陆屿的肩膀上,看着屏幕上的代码,突然说:“其实我以前觉得,毕业离我们很远,可现在看着毕业设计,才发现我们已经一起走过这么久了。”
“是啊,”陆屿低头看她,眼里满是温柔,“从大一在梧桐林遇见,到现在一起准备毕业,时间过得真快,却又慢得足够让我记住每一个和你有关的细节。”他顿了顿,轻声说,“苏晚,毕业后我们就订婚吧。我妈已经在催了,说想早点把你娶进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芒撞进夏日晚风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芒撞进夏日晚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