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女子微微一笑,笑容如同春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她轻声说道:“小女子白雪,只是路过此地,恰巧遇到,举手之劳而已,先生不必客气。”
“白雪姑娘,”商鞅看着她,眼中充满了好奇,“刚才姑娘所施展的,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法术?”
白雪点了点头,坦然说道:“正是。小女子自幼在深山修道,略懂一些粗浅的炼气之术,让先生见笑了。”
商鞅心中了然,原来这位白雪姑娘是一位修仙者。他虽然是法家学子,注重实际,但也知道修仙者的存在。只是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得到一位修仙者的救助。
“姑娘太谦虚了,”商鞅诚恳地说道,“若非姑娘出手,我等今日必死无疑。这份恩情,卫鞅铭记在心。不知姑娘要往何处去?若是顺路,我等愿与姑娘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白雪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随意游历,并无固定去处。先生还有要事在身,不必为我耽搁。此处不宜久留,先生还是尽快离开吧。”
商鞅知道白雪说的是实话,此地刚刚发生激战,难保不会有其他的刺客或者官府的人到来。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告辞了。姑娘的大恩,卫鞅没齿难忘,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白雪微微一笑,说道:“先生不必放在心上,一路保重。”说罢,她转身走入林中,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茂密的树林里,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商鞅和赵勇等人望着白雪消失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过了好一会儿,赵勇才开口说道:“先生,我们还是赶紧离开吧。”
商鞅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嗯,收拾一下,尽快赶路。”
护卫们立刻行动起来,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清理了战场。虽然损失惨重,但总算是逃过了一劫。商鞅看着那些牺牲的护卫,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愧疚,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脚步。他的肩上,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期望。
片刻之后,队伍再次出发,继续沿着崤山古道向西前行。只是这一次,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敬畏和感慨,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知道,这次遇刺和白雪姑娘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们也相信,只要跟着商鞅先生,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商鞅勒住缰绳,望着崤山古道上被车轮碾出的深深辙痕,风卷着尘土掠过耳畔,恍惚间竟与离开魏国相府时的风声重叠。
他微微阖眼,思绪便飘回了大梁城。那时他刚辞别家乡,一身青布儒衫,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魏相府前,门吏通报后,公叔痤亲自迎了出来。老师那时已显老态,鬓角霜白,却仍精神矍铄,握着他的手笑道:“卫鞅来了,老夫等你许久了。”
前几年在相府求学的日子,如潮水般漫上心头。相府的书房总是燃着淡淡的松烟香,公叔痤常于灯下为他讲解刑名之术,案上堆着各国律法竹简,老师会逐字逐句剖析其中利弊,时而拍案道:“法者,国之权衡也,失之则乱,执之则安。”他还记得自己曾与老师争论“法贵一”还是“法应时变”,公叔痤虽更重稳妥,却总赞许他“有破局之锐”。有时退朝后,老师会拉着他在庭院里散步,指着廊下的铜鹤说:“魏国虽强,却如这铜鹤,看似威凛,内里已生锈了。你之才,不应只困于书斋。”
这次得知秦孝公“求贤令”,准备西行。从家里出发后,还是先到魏国拜望他的老师——公叔痤——魏国丞相。他这会真的佩服老师坚持给他卫队的决定,要是没有这些卫士,他卫鞅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杀手们砍的。
老师力主他西入秦国探查国情。临行那日,公叔痤拄着拐杖送他到相府门口,望着他要走的方向,眉头紧锁:“崤山一路,不光有山匪,韩赵边境的细作也常在此游荡,更有不愿见你成事的旧人暗窥。”说罢,他招手叫来十余名精壮武士,个个腰悬长剑,眼神锐利如鹰。“这些都是相府护卫中的佼佼者,随你同行。”老师握着为首护卫的手,声音沉缓却有力:“卫鞅此去,关乎魏国未来,更关乎天下法道。你们记住,护他周全,便是护老夫,护这魏国的将来。”
那时他还笑着推辞,说自己孤身惯了。公叔痤却板起脸:“你身上揣着的,是能搅动天下的才学,不是匹夫之勇能护得住的。听话,让他们跟着。”
思绪被一阵马蹄声拽回现实。商鞅低头看了看马鞍上的剑,那是公叔痤送他的,剑鞘上刻着“守正”二字。方才牺牲的护卫里,有个叫石敢的,总爱说“相爷说了,跟着卫鞅先生,就是跟着将来”。
他深吸一口气,扬声道:“加快脚程,天黑前要过函谷关。”
风依旧刮着,只是此刻他心中的悲痛里,又多了几分对老师的感念。那些护卫的血,不仅是为护他而流,更是为老师当年那句“将来”而流。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不辜负牺牲的人,更不辜负相府书房里,那盏曾为他亮到深夜的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蜿蜒的古道上,将队伍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商鞅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白雪消失的方向,心中默念着:“白雪姑娘,后会有期。”然后,他调转马头,坚定地向着西方走去。那里,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抱负,也有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喜欢战国仙缘:商君鞅途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战国仙缘:商君鞅途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