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真相像一剂强效麻醉,暂时冻结了林岚的情感。她不再抗拒治疗,机械地配合着复健,按时服药,眼神却常常失焦地落在窗外,仿佛灵魂的一部分还滞留在那个烟消云散的“大唐”里。沈言依旧每日必到,带来温热的粥点,轻声细语地讲述科室里的琐事、新破获的案子,或是默默坐在一旁,翻看那本厚重的笔记,偶尔指着某处,用那熟悉的、带着磁性的嗓音说:“岚岚,你看,这个案子,是不是有点像你梦里那个‘画皮’案的手法?只是现实里没那么玄乎…”
他的声音,每一次响起,都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痛林岚的心。太像了。不仅仅是音色,连那沉稳的语调,条理清晰的叙述方式,都像极了梦中沈砚在案发现场分析线索时的模样。这让她感到一种撕裂般的荒谬和痛苦。
这天下午,复健师刚离开。沈言削好一个苹果,切成小块放在碟子里,递到林岚手边。阳光暖暖地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清隽的侧脸轮廓。林岚没有接苹果,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他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审视的专注。
“沈言。”她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有些异常。
“嗯?”沈言抬头,迎上她的目光,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你刚才说的那个‘利用微量纤维锁定连环肇事逃逸司机’的案子,”林岚缓缓说道,眼神锐利起来,“现场提取的纤维种类混杂,沾染了不同区域的土壤和花粉…你是怎么想到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花粉图谱和纤维流通渠道,最终锁定嫌疑车辆常驻区域的?这个思路…很跳脱,也很精妙。”
沈言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亮光。他放下水果刀,身体微微前倾,认真解释起来:“其实灵感来自两个旧案。一个是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绿河杀手’,警方曾试图用受害者衣物上的特定矿物粉尘锁定抛尸区域,可惜当时技术有限。另一个是去年邻省一个入室盗窃案,我们协助分析嫌疑人鞋底微量物证,结合城市监控盲区的土壤成分,缩小了排查范围。这次案件纤维来源复杂,我就想,能否把这种微量物证关联分析做得更系统化?GIS平台刚好能整合空间数据和物证属性…”
他的语速不快,逻辑清晰,每一步推理都建立在已知证据和过往案例基础上,既大胆假设,又严谨求证。没有花哨的辞藻,只有对真相抽丝剥茧的执着。
林岚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这专注的神情,这剖析案件时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这沉稳内敛却暗藏锋芒的气质…与她记忆中沈砚在县衙书房,对着案卷凝眉思索、条分缕析的样子,几乎重叠在了一起!
她看着沈言因为认真阐述而微微发亮的眼睛,看着他习惯性在思考时用指节轻叩桌面的小动作…一个被她刻意忽略、压制了许久的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再也无法遏制。
“沈言,”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平时…在科室里,是不是…对《唐律疏议》也特别有研究?”
沈言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浮现一抹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研究谈不上,就是…很感兴趣。你也知道,咱们做刑技的,很多思路其实古今相通。古代法吏在技术匮乏的条件下,依靠严密的逻辑和律法精神断案,有很多智慧值得借鉴。我…我挺佩服像宋慈、狄仁杰那样的人,还有开元时期那些以‘明法’着称的循吏…”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带着一种由衷的钦佩和向往。
林岚的心跳骤然加速。对正义的坚持,对律法的敬畏,对真相的执着…这不正是沈砚最核心的人格魅力吗?原来并非梦境凭空创造,它就根植于眼前这个真实的沈言身上!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敲响,随即被小心翼翼地推开。两张写满憔悴、担忧和巨大惊喜的脸庞出现在门口。
“岚岚!”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唤响起,林岚的母亲几乎是踉跄着扑到床边,颤抖的手想要抚摸女儿的脸,又怕碰疼了她,眼泪瞬间决堤,“我的岚岚…我的宝贝女儿…你终于…终于肯看看妈妈了…”她泣不成声。
林岚的父亲,一个头发花白、背脊微驼的男人,红着眼眶,强忍着泪水,用力握住女儿冰凉的手,声音哽咽:“醒了就好…醒了就好…爸爸…爸爸就知道你一定会醒的…”他的手粗糙而温暖,传递着无声却厚重的力量。
“爸…妈…”林岚看着父母比记忆中苍老憔悴了太多的面容,看着他们眼中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和深藏的痛苦,梦中那些撕心裂肺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愧疚、心疼、迟来的孺慕之情交织在一起,她的眼泪也控制不住地涌了出来。“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林母紧紧抱住女儿,像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只要你醒了,好好的,比什么都强!这三年…这三年…”她说不下去,只是不停地流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请大家收藏:(m.zjsw.org)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