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寨退去后的山寨,沉浸在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氛围中。喜的是家园得以保全,威名远播;悲的是此战伤亡惨重,十余名弟兄永远倒在了寨墙上下,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草药混合的气味,压过了新粮入仓的喜悦。
李昊强忍着疲惫和悲痛,主持了阵亡者的葬礼。没有棺椁,只有裹身的草席和深挖的土坑。他亲自为每一位逝者填上第一抔土,声音沙哑却坚定:“弟兄们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只要山寨在一天,就绝不让孤儿寡母挨饿受冻!”
这番话,与其说是告慰亡灵,不如说是对生者的承诺和凝聚。幸存者们红着眼眶,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一种同生共死的袍泽之情,在血腥的洗礼后愈发牢固。
接下来的日子,是繁重的重建和休养。修补寨墙,救治伤员,安抚遗属,清点缴获,分配战利品……千头万绪,李昊几乎不眠不休。苏云裳带着医疗队日夜操劳,原本清丽的脸庞也消瘦了几分。赵大山、石虎等人则带着轻伤者,一边警戒,一边参与劳作。
就在山寨上下忙于舔舐伤口之际,孙狗儿带回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李大哥,山外来了一队人马,打着官府的旗号!为首的是个文官模样,自称是本郡的‘劝农使’周文渊,说是听闻我等击溃匪类,保境安民,特来……抚慰!”孙狗儿的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和警惕。
官府?劝农使?抚慰?
这几个词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让刚刚经历血战的山寨再次紧张起来。官府,在这个乱世,对于他们这些聚众山林的“流民”而言,往往意味着徭役、税赋甚至是剿杀。这“抚慰”,是福是祸?
李昊眉头紧锁,心中飞速盘算。青龙寨的威胁并未解除,过江龙败退,必然怀恨在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此时官府介入,是机遇,更是巨大的风险。若能得个官方身份,或许能暂时震慑青龙寨,获得喘息之机;但若应对不当,便是引狼入室,万劫不复。
“来了多少人?”李昊沉声问。
“连护卫随从,不过二十余人,看起来……不像是来征剿的。”孙狗儿回道。
“请他们到寨外一叙,加强戒备,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刀兵。”李昊下令。他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位“劝农使”。
寨门缓缓打开,李昊只带着赵大山和陈老先生二人,迎了出去。只见寨外空地上,果然停着一队人马,护卫的兵卒衣衫陈旧,面带菜色,显然也是勉强维持。为首一名中年文官,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和忧虑,正是劝农使周文渊。
周文渊见到李昊三人,尤其是看到李昊虽年轻却气度沉稳,赵大山雄壮威武,陈老先生颇有儒雅之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原以为盘踞在此的,不过是群粗野山匪,没想到竟有如此气象。
“下官郡劝农使周文渊,见过义士。”周文渊拱手为礼,态度不卑不亢,“闻听义士率众击溃黑风、青龙等寨,保得一方安宁,实乃义举,下官钦佩,特来拜会。”
李昊还礼,语气平静:“周大人过奖。我等不过是乱世求存,被迫自卫,不敢当‘义士’之称。大人远来辛苦,请寨内叙话。”他刻意保持距离,既不热情,也不失礼。
进入山寨,周文渊更是暗暗心惊。只见寨内虽简陋,却井井有条,屋舍俨然,妇孺各司其职,伤者得到妥善照料,甚至还有一片长势喜人的田地,全然不似匪巢,倒像个乱世中的世外桃源。尤其是他看到一些孩童竟在陈老先生的指导下,于沙地上练习写字,更是动容。
分宾主落座(不过是几块平整的石头),周文渊叹道:“不瞒李义士,如今郡内,匪患丛生,民生凋敝。官府力有未逮,以致豪强坐大,百姓流离。如义士这般,能聚民自保,垦荒种田,实属难得。下官此来,一是抚慰,二来……也是想请教义士,这乱世之中,民生何以维系?”
李昊心中微动,这周文渊似乎是个真心想做点实事的官员。他略一沉吟,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如组织流民垦荒、兴修小型水利、推广代田法等,择其要点说了出来,并结合山寨的实际成效加以佐证。
周文渊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他久在地方,深知民生多艰,李昊所言,虽有些理想化,却条条切中时弊,且行之有效,远胜于衙门里那些空洞的公文。
“李义士高见!真乃济世之才!”周文渊由衷赞道,随即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只是……义士与众人聚于此地,虽为自保,然于法度不合,终非长久之计。如今郡守大人正为流民安置之事焦头烂额,若义士愿率众归附,下官或可代为周旋,为义士及众壮士谋一正当出身,编入府兵或安置为屯田客,也好名正言顺,保境安民。”
图穷匕见。招安来了。
李昊心中冷笑,脸上却不露声色:“周大人美意,李某心领。只是,我等山野之人,散漫惯了,恐难适应官府规矩。再者,青龙寨败退,其心不死,若我等散去,此地百姓何以自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