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图岛海军造船厂,在夜幕的掩护下,是一座沉默的钢铁丛林。巨大的船台轮廓,在月光下投下狰狞的影子。除了几个关键位置上,有联邦国防军的士兵在站岗巡逻,整个厂区,都笼罩在一片工业时代的寂静之中。
但在船厂最核心的,那座不对外开放的室内船坞里,却依旧灯火通明。悉尼号巡洋舰的建造工作,正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
埃里希·冯·贝克,这位德国设计师,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工作里。他吃住都在船厂,身上那件原本笔挺的西装,早已被油污和铁锈染得看不出本色。他像一个偏执的艺术家,对每一个建造细节,都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钢板的切割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铆钉的敲入温度,必须精确到正负五度。
在他的高压管理下,数百名澳大利亚本地工人,正在以一种填鸭式的方式,飞速地学习和成长着。他们从最初连图纸都看不懂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了能够熟练操作车床、电焊和蒸汽铆接机的现代造船工人。
然而,秘密,是有代价的。一个如此庞大的工程,想要完全不被外界察觉,是不可能的。
麻烦,来自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威尔逊的记者。他以嗅觉灵敏、笔锋犀利而着称。他一直对亚瑟王子推行的那些激进政策,抱着怀疑的态度。
最初,吸引他注意的,是科克图岛船厂那笔庞大而模糊的预算。他通过自己在议会里的线人,查到联邦政府每年都会以港口基础设施维护的名义,向这个从未有过任何产出的船厂,拨付巨额的款项。
他开始在船厂的外围进行调查。他发现,这个所谓的维修厂,戒备森严得异乎寻常。而且,每天都有大量的,印着克虏伯标记的,来自德国的货箱,被秘密地运进厂区。他还注意到,在船厂附近的一家小酒馆里,经常聚集着一群说着德语,花钱阔绰的外国人。
威尔逊的职业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新闻。
一个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为他提供了机会。
他利用恶劣天气的掩护,避开了外围的巡逻,从一处防御薄弱的滩涂,潜入了船厂。雨水和海风的呼啸,掩盖了他的脚步声。他像一只猫,悄无声息地,在巨大的机械和堆积如山的钢材之间穿行。
最终,他找到了那座灯火通明的室内船坞。他从一扇没有关严的,高处的通风窗,爬了进去。当他看清船坞内的景象时,他几乎要惊呼出声。
在他的脚下,一艘巨大的,线条流畅优美的战舰,已经初具雏形。那明显带有德式风格的,厚重的船首装甲,和预留出的,巨大的主炮炮座,都清晰地表明,这绝不是一艘普通的民用船只。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挖到了一个足以撼动整个澳大利亚政坛的惊天秘密。王子殿下,竟然在背着伦敦,背着议会,秘密建造一艘德国设计的战舰!
就在他准备悄悄退出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只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野猫,被他的动静惊扰,碰倒了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空油漆桶。
“哐当”一声,油漆桶掉在地上,发出了刺耳的声响。
“谁在那里!”船坞的下方,立刻传来了警觉的喝问声。几道手电筒的光柱,向他的方向扫了过来。
威尔逊心中一惊,急忙从通风窗跳了出去,消失在外面的黑暗和暴雨之中。
第二天一早,埃里希·冯·贝克,就将昨夜的入侵事件,报告给了布里奇斯上校。
“我们抓住了那只猫,但人跑了。”冯·贝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焦虑,“他看到了,上校。他肯定什么都看到了。”
布里奇斯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亚瑟。
“殿下,我们必须立刻封锁消息!”布里奇斯紧张地说,“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动用《联邦安全法》。”
亚瑟坐在书房里,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他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一旦有人将这个消息捅出去,他之前所有的政治努力,都可能毁于一旦。伦敦的怒火,是他目前还无法承受的。
但他不能使用那种粗暴的方式。那样只会坐实他的指控,让事情变得更糟。
“上校,”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一丝慌乱,“我们不能去堵别人嘴。那样恰恰证明了我们心虚。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开口之前,先一步,用一个更大,也更合理的故事,来覆盖掉他的故事。”
他看着布里奇斯,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一个将计就计,甚至可以说是胆大包天的计划。
喜欢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请大家收藏:(m.zjsw.org)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