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三逢范蠡
西施父母祭日那天,郑旦陪同西施来到了父母坟前。
坟茔前已经立上了石碑,还有一个大的供台,供奉各样贡品,很新鲜,周边铺着石板。
郑旦觉得很奇怪,看西施,西施早已经是泪如泉涌,匍匐在坟头。
眼见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郑旦拉起西施,劝说西施,然后两人一起往回走。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走到眼前,郑旦驻足,大大的眼睛瞪着那人。西施低垂头,好像没有看到那个人似地继续走。
“你个破范蠡。”
郑旦对着那人,丢下这句话,紧追几步,赶上西施。
范蠡站在原地,一直看着西施、郑旦走得没有了影子。
老师申包胥走了,老师的预言留在范蠡的心中。令人挂怀的西施终于有了着落,却又好似飞得高远,以至于遥不可及。
对于范蠡,西施的美貌绝对打动了他。但是这种情感与大丈夫名留青史闯一番丰功伟业相比,微不足道。
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什么样的男子汉,当他孤独时,唯一的寄托就是心中的女人。范蠡也会常常想起西施。尤其记得郑旦骂了自己一句 “伪君子”。让范蠡对自己的人格产生了些许怀疑。
他尝试着进入自己的书房,闭着眼睛推开门,睁开眼睛,四周看一圈,放心了,没有出现西施的幻影。于是回避着墙面上的字,坐下来,却又心神不宁,感到无所事事。举起笔,笔尖的墨汁滴落,尺牍上绽开黑色的梅花,忽而变成西施的手书:
“溪畔桃李两香枝”,“天生蠡,地生玉;玉隐山水,蠡寓炭火;两香枝,非一般石,二命宿迁。天与地怎能合?”字字似乎都是泪水写成。
他急忙把笔撂下,又拿起竹简,静静地摊开,跃入眼帘的是一首首缠绵的词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看到这里,范蠡难以抑制放弃西施内心所产生的浓重的苍凉和凄苦,操起琴,拨动琴弦,随着旋律,哼唱起这首缠绵的词曲。一绺长发垂落下来,遮住了英俊的面颊,也遮住了滚动的两行英雄泪。
词曲弹完,范蠡拂身而起,推门走出来,他要去寻找西施,他寻找的办法就是等待。
范蠡派人修葺了西施父母的坟墓,他相信西施一定会回到这里。
眼看的出现了西施和郑旦的身影,眼见的西施从自己身边漠然地走过。
范蠡牵马远远地跟在西施、郑旦后面。
西施和郑旦回到了住处,郑旦忍耐不住心中的郁闷,扳着西施的肩头,问:
“你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西施哪能感觉不到范蠡的到来!这次的邂逅如同苎萝溪边的邂逅一样都是天意,西施就是这样认为的。为此,她的心里有些平静不下来了。
当走向凝香河准备结束一生时,她竟然没有想到范蠡。当获救后,范蠡的名字和形象却冒了出来。
在申包胥身边,学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使得西施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范蠡,况且这位义父临别时的那句话一直都在西施的心中打转:
“范蠡曾经是我的学生,他随身带着一块吉祥的宛玉。天定的蠡玉成合。天意不可违。燕芝宝剑配英雄,得其所归。”这支宝剑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在西施看来,燕芝宝剑比她身上所有的物件都重要,包括那一面东侠的玉符。
面对郑旦的疑问,西施给予的回答只能是:
“一切都听天由命好吧?”说完看着郑旦。
“嘁,听天由命?”
西施点点头:“也许是吧。”
“我可说好了,他要是再找不上门来,你就跟我走行吧?”
西施点点头,看看墙上挂着的那把燕芝宝剑。
范蠡推门进来,修长的身子立在房间中央,飘逸潇洒,俊朗的面孔,写着些许愧疚和期望。
西施不由自主地想站起来,被郑旦一把扯住,“你可要想好了啊!”
西施欠一下身,只好坐下来,无意地抚摸着一下手臂上淡淡的鞭伤。
“妹妹们都在找二位姑娘……。”
范蠡的话还未说完,只听到门“嗵”的一声被推开,移光领着六个妹妹一下子就涌进来,屋里顿时有了多种不同的声音,欢快的惊叫声,悲切的抽泣声,感慨的叹息声,范蠡被挤到一边去。
姐妹们再一次聚齐了,聚齐了,去留就由不得西施了,也由不得郑旦。同样也由不得范蠡。
移光不由分说,双手拉着把西施出了门,推上了自己坐骑,自己跳也上去,招呼一声妹妹们,呼啦啦地去了回土城的路。
喜欢西施传奇请大家收藏:(m.zjsw.org)西施传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