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刚给复兴社总部的青砖楼镀上层冷霜,陈默已攥着份油墨未干的侦察报告,指尖在“三个师”“三角合围”几个字上掐出了白痕。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撞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却盖不住他胸腔里急促的心跳——这份刚从二处转来的绝密报告,像颗炸雷砸在他心头,遵义的红军还不知道,国民党军正悄悄布下一张死亡网。
“陈处,这是昨晚截获的共军电报译稿。”
小李科长抱着文件夹进来,见他脸色凝重,声音不自觉放轻。陈默接过文件夹,指尖划过电报落款——“重庆行营,10月16日”,日期鲜红刺眼。
展开译稿,密密麻麻的宋体字瞬间扎进眼里:“着令第12师、28师、43师,于3日内分别向遵义东、南、北三面集结,配备山炮营及迫击炮连,形成三角合围,务必于20日前完成部署,断红军退路。”
“山炮营?”陈默猛地抬头,声音发颤。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红军目前的装备多是步枪和少量迫击炮,面对3个正规师的重武器合围,一旦被困在遵义,后果不堪设想。
小周点点头,脸色也发白:“二处的人说,这3个师都是嫡系精锐,师长都是戴老板的亲信,动作快得很,昨天已经开始调动了。”
陈默一把抓过桌上的钢笔,在空白纸上飞快画着:遵义城在中间,东面画了个圈写“12师”,南面写“28师”,北面写“43师”,3个圈用红笔连成三角形,最后在旁边重重画了个感叹号。
“必须把这个情报送出去,最晚明天,不然就来不及了!”他把纸拍在桌上,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在这之前,陈默对李伟进行了全面考察和了解,并和他进行了几次谈话。
李伟出身贫苦,人也很老实,同样没介入派系,而且他一直是陈默培养提拔起来的。
李伟对陈默有一种绝对的信任和忠诚,他很同情革命,已成为组织的外围成员,但还没有加入党组织。
不过,听了这话,李伟还是吓了一跳,连忙说:“陈处长,戴老板今早刚吩咐,这份报告要锁进绝密档案,任何人不准外传,您要是……”
陈默打断他,眼神锐利:“档案我会锁,但这份情报关系重大,必须向上反馈——你别管了,我来处理。”
他心里清楚,“向上反馈”是说给小李听的托词,也是害怕小李过分担心。而真正的“上”,是千里之外的苏区红军指挥部。
李伟走后,陈默反手锁上办公室的门,走到书架前,把那份侦察报告和电报译稿塞进《资治通鉴》的封皮夹层——这是他惯用的藏文件地方,特务搜查只会查抽屉和暗格,没人会注意一本旧书。
做完这些,他拿起电话,拨给苏晴:“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就说要核对前几天的译电记录。”
电话那头传来苏晴轻柔的声音:“好,我马上来。”陈默挂了电话,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往下看。
二处的办公楼就在斜对面,几个穿黑褂子的特务正扛着档案箱往里走,看那样子,是在整理敌军调动的后续情报。
他心里更急了,必须在二处把情报汇总前,把“三角合围”的消息送出去。
敲门声响起,苏晴提着藤编手提包走进来,脸色比平时更苍白些——这几天她按计划喝着巴豆粉,眼底带着淡淡的青色,倒真像水土不服的模样。
“怎么了?这么急着叫我来。”她走到桌前,见陈默脸色凝重,心里咯噔一下。
陈默掀开《资治通鉴》,把报告和译稿递过去:“你看这个,国民党军要调三个师围遵义,三天内部署完,还有重武器。”
苏晴接过文件,指尖飞快划过字迹,脸色瞬间变了:“这么快?红军根本没时间准备!”她抬头看向陈默,眼里满是焦急,“必须用紧急渠道,可上次的货郎担刚走,新的接应人要后天才能到。”
“等不了后天。”
陈默摇头,走到门边听了听,确认没人,才压低声音,“我刚才看了电报,12师今天下午就会从贵阳出发,要是等后天,他们都快到遵义了。只能用备用渠道——你还记得上次说的‘茶商线’吗?明天一早,你去夫子庙的‘茗香阁’,找穿灰布长衫、戴瓜皮帽的老板,报‘祁门红茶要新茶’,他会带你走。”
苏晴点点头,把文件叠好塞进手提包的夹层:“我今晚就把情报整理成密文,写在丝绸上,缝进衣角,这样安全。”
她顿了顿,看着陈默的眼睛,“你这边怎么办?二处要是发现报告不见了……”
陈默从抽屉里拿出份一模一样的空白报告,笑着晃了晃:“我早留了后手,这份是我昨晚仿着二处的格式抄的,除了关键信息,其他都一样,锁进档案里,没人能发现。”
苏晴松了口气,伸手抚了抚小腹——那里隆起比上周更明显了些,穿宽松的旗袍还能遮住,但动作大了就容易露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