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朝廷要的是地方上食盐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影响民生。
自然,此法虽然可行,但却根本不敢考虑。
毕竟,他是首辅,可不是金融寡头。
“灶户可依据商人给出的价格自行决定出售,他们只需将足够的食盐运至集市,就算完成对朝廷的赋,商人采买食盐运出集市时征收盐税。
这样,也可以避免盐商合谋压低盐价。
毕竟,他们需要按时运出食盐供应地方,否则就是违规,盐运司自然可以进行处罚。”
魏广德继续解释他对盐政改革的设想,大明有两淮盐场、两浙盐场、长芦盐场、河东盐场、福建和山东盐场,号称大明六大盐场,占据大明食盐产量大半。
两淮盐场设有泰州、通州、淮安等分司,盐场总计超过30个。
两浙盐场设有嘉兴、松江、宁绍等分司,盐场总计超过35个。
长芦盐场设有沧州、青州分司,盐场数量也在20个以上。
山东盐场也设有2分司,盐场数量在15个以上。
与其它盐场相比较,明朝北疆盐场规模较小,盐场数量较少。
魏广德选择让长芦盐场为试点,重要原因就是长芦盐场负责直隶周边食盐供应,如果出现问题,朝廷也能及时处理。
至于山东、福建等盐场,规模多少有些偏小,长芦盐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用来做改革的合适目标。
“回去好好想想,拟个章程,不要怕出错,有错就改,有压力,往我这里推就是了。”
魏广德送曹一夔出内阁的时候,对他语重心长的说道。
盐政改革是魏广德上任后第一个改革目标,张居正执行的那些决策,大抵是不会变的。
其中虽小有过失,但大体上还是不错,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而且实际上,因为魏广德参与了张居正改革的探讨,对张居正改革中犯下的过错,他是能提出来修改就修改,实在改不掉的则根据轻重分别处理。
有些政策在明年,肯定是要废掉的,但大部分不会动。
魏广德送走曹一夔回到值房,芦布手里拿着一份文书站在门口,见他过来递上文书说道:“老爷,兵部先前送来的,大军暂时在济州岛休整,釜山那边水师已经出发前往佐渡岛。”
“没有战报送来?”
魏广德接过文书,多问了一句。
“还没有,暂时还未和倭寇交战。”
芦布小声说道。
就是因为没有战报,所以兵部的人送来文书后,他才没有第一时间进去打搅自家老爷和巡盐御史的交流,而是等人走后,他才拿出来。
“如此甚好。”
魏广德点头笑道,随即拿着文书走进了值房。
几万大军东征,保密能做到如此,他是真的很满意。
不过,这样的心情到下午的时候就乐不起来,因为倭国的锦衣卫传递回最新的情报,倭国似乎已经觉察到大明的动向。
“怎会如此?”
依旧是在他的值房里,只不过人变成了刘守有。
“从目前看,应该是釜山那边出了问题,有人走漏了消息。
最新得到的情报看,倭国知道在釜山的水师目标就是佐渡岛,其他的似乎还不知情。”
刘守有站在魏广德下首,垂着头答道。
“能察觉到对佐渡岛有企图,自然也会想到其他。”
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情报给济州岛送去了吗?”
之前魏广德已经和刘守有说了,倭国情报一式两份,一份送京城,一份直送军前,不管有用没用,戚继光那里至少得知晓才好。
而戚继光也是在那时候才知道,锦衣卫一直都有对倭国的情报刺探。
“已经送了,他应该是昨日就收到消息。”
刘守有低头说道。
“给兵部递个话,把情况说下,至于济州岛那里,我们就别管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让戚继光自行决定好了。”
魏广德看到情报,最先想到的就是缩短大军在济州岛逗留的时间,尽快登陆倭国本州岛,分散倭国赶往佐渡岛的兵力,同时东海水师一部提前北上支援佐渡岛。
那里盛产的金银实在太诱人了,光是那每年几万两的黄金就价值不菲,还有大量白银。
就算针对石见地区的进攻失败,只要能控制佐渡岛,大明这次的军事投入也能收回成本,还有的赚。
而且占据佐渡岛,以后还可以以此为北海水师的一个据点。
依据已经收集到的情报,佐渡岛是个不冻港,冬天是不会被封冻的。
这和东海水师探查到北海周边情况不同,那里许多地方冬季都会结冰,不利于水师过冬。
魏广德依稀记得好像说奴儿干那片地方是个有不冻港的,叫什么符拉迪的,但是东海水师的探险船队并没有发现。
实际上这也是魏广德被后世忽悠了,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冻港。
海参崴,也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每年有四个月的封冻期,只是封冻厚度较薄,可以用破冰船解除封冻状态,让船队可以出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zjsw.org)隆万盛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