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庙,几张门板搭成的手术台,煤油灯下专注的眼神,这是白求恩大夫留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最常见的剪影。简陋的环境里,这位加拿大医生以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精神,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天幕下,人们怎么说也是见识过后世的手术室的,对于这种说句简陋都算抬举的环境,不由得为之一震。
南宋。
岳飞凝视着天幕上那昏暗灯光下的身影,感慨道:“医者仁心啊。这位白求恩大夫,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守,救死扶伤,令人敬佩”。
一旁的岳云点头附和:“父亲说的是,后世战事惨烈,能有异国志士相助,实乃华夏之幸。”
明朝,戚继光在军营中看到此景,对部下叹道:“倭寇肆虐时,我军亦缺医少药,深知其苦。这位白大夫竟远渡重洋而来,其志可嘉!”
【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1939年11月12日的清晨,一位49岁的加拿大医生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他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从此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对房玄龄等臣子说道:“医者殉职,犹如良将阵亡,皆为国家之痛。这位白求恩大夫年未半百而逝,其奉献精神,可比古之扁鹊华佗。后世能铭记其功,足见民心向善。”
魏征补充道:“陛下所言极是,其事迹当载入史册,以励后人。”
【在他逝世后,总舵手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评价随之成为几代国人对白求恩大夫的集体记忆,其精神影响深远。】
天幕下,明朝。
三国,蜀汉。
诸葛亮低声重复着那句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他顿立许久,可能是在思考,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当我们提起“国际纵队”时,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大作家海明威的身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那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医生,也曾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如今我们通过他的事迹,再深入了解一番,当年的国际纵队的志愿者,是何等的伟大。】
【在西班牙内战中,白求恩大夫锤炼了技术,更坚定了信念。因此,当中国的抗战全面爆发,他的奔赴便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华北平原,他的手术刀下,守护的是同一种扞卫人类自由的理想。】
【白求恩的传奇始于遥远的北美大陆。1890年出生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白求恩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胸外科专家。】
【他丰富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使他成为北美医学界的重要人物。当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时,白求恩大夫毫不犹豫地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
【在西班牙,他建立了流动血站和输血服务,这一创新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后来,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传来,白求恩大夫的注意力转向了东方。】
【白求恩大夫被中国战场的惨烈和缺医少药的现状所触动,当即表示:“我要到中国去!”他在信中坚定地说:“目前的中国,比西班牙更需要医生!”】
天幕下,南宋。
辛弃疾击节赞叹:“壮哉!从西班牙到中国,飘洋过海未减其志,枪林弹雨未改其诚。信念不移,实乃真豪杰!”
【1938年6月,白求恩大夫刚到晋察冀司令部时,就对聂帅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不要把我当成瓷器来摆设,而是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天幕下,南宋。
岳飞目光炯炯,对岳云说道:“白大夫此言,犹如我军中猛将请战!‘拿我当机关枪使用’,其志可嘉。”
唐朝,李世民拍案叫好:“好一个当‘机关枪使用’!白求恩不图安逸,只求效力,此乃真英雄。说他是个纯粹的人,他当之无愧”。
魏征沉吟道:“陛下,这番言行,突显其急公好义,当为后世楷模啊”。
【据记载,白求恩大夫刚到延安时,一心想着去前线救治伤员,但组织上出于安全考虑没有立即批准。】
【他焦急万分,据说有一次在窑洞里气得把椅子从窗户扔了出去。这便是着名的扔椅子事件。他坚持:‘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最终,领导拗不过他,安排他去了前线。】
天幕下,三国,蜀汉。
张飞哈哈大笑:“这白大夫脾气够爆!扔椅子?俺老张当年在长坂坡也这般急躁过!但他是为救人,心是好的。”
诸葛亮摇扇微笑:“翼德莫笑,白求恩大夫之急,源于责任。其行可谅,其心可敬”。
明朝,朱元璋在宫中听闻,对众人笑道:“这白大夫性子烈啊,容不得拖延。但其目标纯正,非为私利。后世组织能容其性,亦是开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请大家收藏:(m.zjsw.org)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