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任务更容易完成
《董阿虎传》:……中平六年,董阿虎初临太原。着并州行新政八条,事毕。欲应约赴上党。时大雨,土人相劝。董阿虎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欺其黔首,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为保证州郡乡监督的独立。
郡乡的监督团队,自然是由郡军管营下属的机动连负责。
而州的监督团队,自然是由州军管师下属的机动营负责。
他们需屯田驻守州治郡治。
而各县上交州的四成税收。
有一成将留在州里。
便是为用于州郡乡的人事行政和工作支出。
最后实际上交国的税收,每县只剩下三成。
但也因此,郡乡的资金保障,便不用看县的眼色。
可以放心以上位者的身份履行监督职责。
有人问董先。
为何让利于民?
董先回答: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仁义若不能带来利益,众人就会抛弃仁义;”
“仁义若能带来利益,众人就会推行仁义。”
“我要做的正是让众人愿意去推行仁义。”
“让他们能有温饱。能享安乐,能得其利。”
要知道,汉律人出一算。
一算一百二十钱。
贾人与奴婢还要翻倍算。
有些人交不起这个钱。
就只能把有缺陷的亲生孩子抛弃或弄死。
比如那雒阳上西门经常生出两头共身的刘家。
这些年,所生的畸胎,都是如此处理。
而黔首的女儿,若是过了三十岁还不出嫁。
那要按五倍来算。
这就是六百钱了。
但按董先新制定的,只剩一钱。
不结婚也没关系,不收钱了。
这不能不说不是在让利于民。
而生了孩子,更不用怕了。
九岁以下,每年每人还能领一钱。
这人头税到了董先这里。
只是计算人头的工具。
并不是税收的来源。
其实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分利。
每一份税收从下往上。
层层留存的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
同样每一份下发的资金。
被层层盘扣的情况也一直存在。
留存的税利自然是要用来支付当地的建设,日常各项开支等项目。
当然也不能排除宵小之辈假公谋私。
因此不仅需要利益的分配。
而且权力也需要重新分配。
以前留存多少并没有固定。
而且还经常面临由上往下的摊派支付。
如今董先下放市集之权,增加了里聚的收入。
并明确了里先留存一成再上交。
而对于县则放开租地增收。
先把土地收归州有。
然后通过县把土地租出去。
有租金收入,还增加收田税的基数。
再加上里上交的税收。
县可留存二成用于地方建设,三成用于行政人事等各项开支。
而州从县中上交的四成中,再留下一成保障郡乡监督。
让郡乡对县邻的监督不受制于县。
同时还放开了里下的邻长权责。
邻对里的做法反馈可直达县。
及时督促县进行改正。
这样的配置,分散了监督之权。
形成了乡监督里邻,郡监督县。
邻里监督县,有问题还可向乡郡反映。
乡郡监督由常设变为随时下派,定时下派。
而州则随时抽查所属郡县乡里邻五级系统。
同时董先还规定,在县中为灾荒等意外留下了一成税利。
用这部分资金来帮助县面对突发状况。
免得随时需要再向下盘剥。
此外董先还鼓励。
各级需自力更生。
鼓励将黔首这潭水做活。
这样税收就会增加。
他们的待遇自然也能水涨船高了。
按董先的想法。
里若要想增收。
可以开垦荒田。
按十税一计算。
种得多自然收得多。
田地虽已收归州有。
但地方各县却可调配,组织耕种。
再加上以编号文书来为商品定归属。
只有经过市集交易的商品,才有这份权属编号文书。
这无形中就变成鼓励入市交易的政策。
而在里聚便可设市集。
降低入市门槛。
方便黔首交易。
自然也方便收取市税。
这里前有田税,后有市税。
这两大块下来,一里可留下一成。
如此一来邻长的待遇有保障。
这里的道路、水利建设资金也有保障。
只需按程序即可。
而县更是如此。
除了鼓励人多、户多、耕种多、入市多之外。
还可租山、租地收取费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并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