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李靖所部本是负责封锁吴郡沿海,防止朱元璋从海上逃窜,如今大军调离,虽暂时无碍,却让本就吃紧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朱元璋那边呢?”岳飞问道,“他还能撑多久?”
“据细作回报,”张宪道,“朱元璋在吴郡城内囤积了不少粮草,但经过数月苦战,也已消耗大半。他如今是东拼西凑,连十五岁的少年、六十岁的老者都被强征上城,算上各县城的守军,总兵力约有八万人。虽战力参差不齐,却胜在守城地利,且个个抱着必死之心。”
岳飞眉头皱得更紧了。八万守兵,守备几个县城,依托坚城,足以让他这二十万大军啃上许久。更让他忧心的是,吴郡周边的县城互为犄角,一旦他全力攻打吴郡城,其他县城的守军必然会出兵袭扰后路,到时候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会稽方向有消息吗?”岳飞忽然问道,“黄忠老将军那边,对朱文正、常遇春的战事如何了?”
张宪眼中闪过一丝亮色:“刚收到的军报,黄忠老将军已将朱文正、常遇春围困在会稽城数月。城中粮草早已告罄,据说百姓都开始易子而食了,常遇春也在一次突袭中中了箭伤,想来……破城就在这几日了。”
“好!”岳飞猛地一拍案,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黄忠老将军果然靠谱!若能拿下会稽,朱文正、常遇春被灭,朱元璋就少了左膀右臂,吴郡城也会孤立无援!”
他站起身,在帐内踱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对张宪道:“传令下去,暂缓攻城,全军休整三日。”
“暂缓攻城?”张宪有些不解,“将军,咱们好不容易才压制住城头火力,若是暂缓,岂不是给了徐达喘息之机?”
“不然。”岳飞摇头道,“硬攻已难奏效,不如等黄忠老将军攻下会稽,率军前来汇合。到时候咱们兵力倍增,再集中力量攻打吴郡,同时分兵围剿周边县城,让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顾,方为上策。”
他指着舆图上的吴郡城:“徐达、汤和再能守,也架不住咱们兵多将广。等黄忠来了,咱们先扫清外围,断了吴郡的粮草补给,到时候不用强攻,朱元璋也撑不住了。”
张宪恍然大悟,躬身道:“将军英明!末将这就去传令!”
夜色渐深,汉军大营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在营中回荡。岳飞站在帐外,望着吴郡城头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暂缓攻城的决定必然会引起一些将士的不解,甚至可能被朱元璋误认为是力竭而退,从而助长其气焰。但他别无选择——连续数十日的强攻,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也有所低落,若不及时调整策略,恐怕会酿成更大的损失。
“希望黄忠老将军能快点……”岳飞喃喃自语,目光投向东南方向。那里,会稽城的战事正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朱文正的顽固、常遇春的勇猛,都不是易与之辈,黄忠想要破城,怕是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而吴郡城内,徐达与汤和也在彻夜商议。
“徐大哥,今日汉军攻势虽猛,却在黄昏时分突然撤退,你说岳飞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汤和揉着酸胀的肩膀,满脸疲惫。
徐达站在城头,望着汉军大营的方向,眉头紧锁:“不好说。岳飞用兵向来沉稳,今日强攻受挫,突然撤军,绝非力竭那么简单。我担心……他是在等援军。”
“援军?”汤和一愣,“周边县城的兵马都被咱们抽调到吴郡了,他能等谁的援军?”
“会稽。”徐达沉声道,“朱文正、常遇春被黄忠围困已有数月,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一旦会稽失守,黄忠的兵马就会赶来汇合,到时候咱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汤和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那……那咱们怎么办?要不要派人突围,去给朱将军、常将军送信,让他们再撑几日?”
“难。”徐达摇头,“汉军早已封锁了所有要道,突围无异于自杀。如今只能寄希望于朱将军他们能守住,同时咱们加固城防,准备迎接更大的攻势。”
他转身看向城内,灯火稀疏,只有少数街道还有巡逻的士兵。经过数月的围困,城内的百姓早已疲惫不堪,若不是朱元璋平日里恩惠有加,恐怕早已有人开门投降了。
“告诉弟兄们,再撑一撑,”徐达对汤和道,“只要守住吴郡,等汉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去。到时候,咱们就是吴郡的功臣。”
汤和点了点头,却没有徐达那么乐观。他知道,汉军的粮草补给远比他们充足,岳飞又岂是会轻易退去的人?
夜风吹过城墙,带着一丝凉意。吴郡城外,汉军大营的篝火静静燃烧,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城内,江东们枕戈待旦,在疲惫与恐惧中守着这座孤城。
双方都知道,这暂时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酝酿。当黄忠的大军抵达之时,便是吴郡城下新一轮血战的开始。而这场决定江南命运的鏖战,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