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定南 — 铜柱为界的文明锚点(公元41-43年)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秋·洛阳南宫
岭南的急报像带着瘴气的风,扑进了洛阳深秋的宫殿。光武帝刘秀展开那份染着烽火气息的奏疏,眉头紧锁。交趾郡(今越南北部)象林县,两位名为徵侧、徵贰的雒越族姐妹,竟公然反叛!她们攻占城池,斩杀汉吏,九真、日南、合浦等岭南诸郡的豪强与不满者闻风响应,叛乱的野火瞬间燎原,半个南疆为之震动!刘秀猛地合上奏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帝国初定,北方匈奴虎视眈眈,陇西羌患未平,此刻南疆又起烽烟!绝不能容许帝国南门洞开!他深邃的目光扫过殿中文武,最终定格在一位须发灰白、却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的老将身上。“伏波将军马援!” 刘秀的声音斩钉截铁,“朕命你为帅,南征交趾,平定叛乱,扬我大汉天威!” 时年六十二岁的老将马援,慨然出列,眼中迸发出超越年龄的锐利光芒:“臣,万死不辞!”
1.楼船破浪:伏波将军的征途与徵氏的狂澜
建武十七年冬,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轰然运转。长江、湘水、漓水…汉军巨大的楼船舰队,如同移动的山峦,劈开南方浑浊的水浪,浩浩荡荡向南挺进。两千余艘战船遮蔽了江面,帆樯如林,鼓角震天。船队核心的旗舰上,绣着“伏波”二字的帅旗猎猎作响。马援按剑立于船头,霜染的鬓角被江风吹动,目光如炬,穿透迷蒙的水汽,仿佛已刺向遥远的交趾丛林。他身后,两万精锐汉军将士盔明甲亮,刀枪映着寒光,沉默中蕴藏着雷霆万钧的力量。这是一支汇聚了大汉开国百战余生的精锐之旅,他们踏上的,是一条炎热瘴疠、充满未知凶险的征途。
“将军,前哨来报,叛军主力集结于浪泊(今越南河内西北仙山一带),依山傍水,筑有山寨,声势颇大。”副将段志眉头微蹙,指着地图,“此女匪徵侧,据传剽悍异常,深得当地越人拥戴,怕是不好对付。”
马援捋须,目光在地图上浪泊的地形上逡巡,脸上并无惧色,反而露出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剽悍?剽悍才好!老夫这把老骨头,正愁没个硬仗打打!传令各船,加快速度!让这些南蛮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汉家儿郎!”
与此此时,浪泊叛军大营的中心木楼里,气氛狂热如沸。徵侧,这位三十余岁、面容英气勃勃、眼神却如母豹般凶狠的叛军首领,正高举着一个青铜酒爵。她身着雒越贵族的华丽服饰,头上插着象征权力的雉羽,臂膀肌肉虬结,显示出非凡的勇力。
“汉狗欺压我们太久了!” 徵侧的声音嘶哑却极具穿透力,响彻整个大厅,“那些郡守,只知道横征暴敛!把我们当牛马驱使!抢我们的盐、铁,夺我们的女人!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尝尝我们雒越人的怒火了!” 她猛地将酒爵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天神庇佑!九真、日南的兄弟们都站起来了!跟着我徵侧,杀光汉狗,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和尊严!”
“杀光汉狗!夺回家园!”
“拥护徵王!!” 厅内聚集的各部族首领、叛军头目们群情激愤,挥舞着武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徵贰,徵侧同样勇武的妹妹,站在姐姐身边,眼神炽热而崇拜。叛军的气焰在胜利的幻觉和对汉廷的刻骨仇恨中,燃烧到了顶点。她们幻想着将汉军埋葬在南方湿热泥泞的丛林与沼泽之中。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春,汉军楼船舰队终于抵达红河三角洲水域。庞大的船队甫一出现,那遮天蔽日的帆影和船上林立的戈矛,就让沿岸窥伺的叛军探子胆寒,仓惶回报。徵侧闻报,冷笑一声:“汉狗船大又如何?到了这河网沼泽之地,就是一堆废木头!传令各部,按计划,诱敌深入,在浪泊给他们布下天罗地网!”
叛军依仗地利,以小股部队不断袭扰汉军前锋船队,射冷箭,撒铁蒺藜,毁坏桥梁,试图激怒汉军,将其引入浪泊预设的埋伏圈——那里水道狭窄,两岸是茂密的丛林和险峻的山崖。
前锋船队数次受阻,伤亡渐增。年轻的将领们怒火中烧,纷纷向马援请战:“将军!叛贼如此猖狂!末将愿率本部精锐,直捣浪泊,取那女匪首级献于麾下!”
马援站在指挥船的望楼上,眯着眼观察着两岸地形和叛军溃退的路线,脸上毫无急躁之色。“急什么?”他沉稳的声音让躁动的将领们安静下来,“老鼠挑衅狮子,无非是想把狮子引进陷阱。传令下去,前锋遇袭,不得冒进,稳住阵脚,缓缓推进。段志!”
“末将在!”
“你率五千精兵,弃舟登岸,给我沿着东侧这条隐秘的山谷,”马援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标记,“绕!绕过叛军的主力防线,插到浪泊大营的后方去!记住,偃旗息鼓,动静越小越好!”
“遵命!”段志领命而去。
数日后,当徵侧、徵贰姐妹亲率叛军主力,在浪泊预设战场严阵以待,准备痛击“被诱入瓮”的汉军主力船队时。她们身后浪泊大营的方向,突然冲天而起滚滚浓烟!震天的喊杀声伴随着汉军特有的号角声,撕裂了叛军的后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朝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