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注意到公孙瓒等人的不屑,却仍从容道:"诸位,我已分析敌我优劣,也展望了局势发展。望各位暂且搁置分歧,齐心对外。只要联军展现出死战之志,燕国未必敢玉石俱焚。毕竟要歼灭我军,燕国至少得折损七八万兵马。若他们不敢死拼,我们就有机会重返辽东!"
"现在,请诸位速回军营,整肃军心!"
公孙瓒端坐主位,不动声色地向军师递了个眼色。
关靖立即领会了主公的意图,干咳一声后对帐中众将领说道:"柳军师所言极是!只要我们联军展现破釜沉舟的决心,摆出死战到底的架势,燕军必不敢与我们玉石俱焚。"
他环视四周,继续道:"待大军平安撤回辽东,这天下迟早是我等囊中之物!诸位将军且回营备战,务必要让将士们斗志昂扬!"
扶余将领闻言热血沸腾,拍案高呼:"说得好!联军必胜!这天下迟早是我们的!"
**将领同样被两位军师的言辞点燃,激动地附和:"正是如此!只要联军众志成城,定能击退燕军来犯!"
在群情激昂的呐喊声中,众将跟随公孙瓒依次离帐,各自回营鼓舞士气去了。
转眼间,偌大的帅帐内只剩下公孙度与柳毅主仆二人。
公孙度端坐主位,目光落在自家军师身上,温声道:"此刻别无他人,爱卿有何隐情但说无妨。"
柳毅方才的从容气度荡然无存,神色仓皇地压低声音:"主公!我军必须立即撤退,迟则生变啊!"
公孙度闻言骇然变色,瞪大眼睛追问道:"此话怎讲?方才你不是说只要摆出死战姿态,我军就能安然撤回辽东吗?"
柳毅强忍惊慌,苦笑道:"那不过是安抚众将的权宜之计。此刻帐中只有主仆二人,微臣岂敢再有半句虚言?"
枭雄公孙度迅速镇定下来,神色凝重地对军师说道:"柳毅,帐中只剩你我君臣,快将实情详细道来。"
柳毅苦笑叹息:"主公,方才那番豪言虽有一定道理,但也要看对手是谁。若是寻常敌军,确实需要权衡死战的代价值不值。可我们的对手是大汉战神、燕王刘凤啊!"
"根据情报,燕王对用兵之道极为自负。直白些说,就是狂妄记仇,对敌人狠辣决绝。若他认定歼灭联军不会伤及燕国根本,或是燕国暗藏不为人知的底牌呢?继续困守昌黎城,恐怕只有死路一条!燕王行事向来出人意表,突然冒出三十万大军就是明证。"
公孙度深以为然:"燕王确实骄狂。明知北疆群狼环伺,仍抽十万精兵南下讨董,摆明要引蛇出洞。谁能料到燕国竟暗藏三十二万大军?天知道还有没有后手!"
他颔首道:"柳爱卿所言极是,接着说?"
柳毅忧心忡忡:"主公,既然有这些变数,我们就该早谋退路。北疆这场大战,可是公孙瓒串联四家,集四十万大军攻燕的局啊。"
听闻燕王刘凤与公孙瓒势同水火,公孙瓒必遭燕国雷霆报复。
乌桓虽与燕国联姻结盟,但三大部落未参与举兵,只有零星小部落受公孙瓒蛊惑。这些叛乱的部落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昔日草原霸主鲜卑曾在渔阳之战被燕王打得溃不成军,若非王庭贵族及时臣服,早已改朝换代。更与燕王立下盟约:永不进犯大汉边疆。
如今鲜卑权贵胆敢背弃誓约,燕国势必以血还血。
反观我辽东军民,只因燕王奉旨收复玄菟、乐浪、带方三郡故土,并讨伐叛逆诸侯,才触及辽东利益。我军被迫起兵实属无奈。
论仇怨,辽东与燕国无非利益之争。即便燕国要秋后算账,也当先清算公孙瓒、乌桓叛部及鲜卑三方,最后才会考虑辽东。
公孙度深以为然。他清楚辽东与燕国并无深仇大恨,燕国若要报复,首当其冲的必是那三家紧邻燕境的势力。以燕王刘凤的英明,断不会贸然与辽东决战。
军师柳毅阴恻恻献计:"主公何不送燕国顺水人情?燕国十万铁骑既至昌黎,说明绥北城的部队已败。不如让公孙瓒率八万精骑断后,承受燕国怒火。"
"况且此战辽东折损颇重,军力大不如前......"
若能顺利将扶余与**的兵马带回辽东,恐怕日后便难以压制这两国势力。
届时,辽东内部甚至可能爆发内乱!
既如此,不如将扶余军与**军留下,令其与公孙瓒部共同抵御燕军。
此举一箭双雕:其一,可转移燕国视线,令其误判辽东损失惨重,短期内不敢轻举妄动;其二,辽东军主力可安然撤回平襄城,凭绝对武力震慑扶余与**。
燕国若想彻底吞并三郡,平定鲜卑、乌桓诸部,至少需数年时间。
如此,辽东便能赢得喘息之机,趁机恢复实力,发展民生,扩充军备。
柳毅此计毒辣,却深得公孙度之心。此番辽东军伤亡惨重,连扶余与**将领都敢公然质疑。若真将他们毫发无损地带回,这两国岂非要翻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