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政委!你们可回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握住吴新辉的手,哽咽着说道。
“老乡们,让大家受苦了!”吴新辉眼眶也有些湿润,“从今天起,我们就回自己的家了,一起重建黑松沟!”
众人欢呼起来,山坳里回荡着久违的笑声。
然而,当大家走进村子,看到眼前的景象时,欢呼声渐渐平息了。昔日熟悉的家园,如今一片狼藉。烧毁的窑洞只剩下焦黑的残垣断壁,院子里散落着破碎的家具、烧焦的木头,还有没烧尽的衣物碎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让人心里一阵发酸。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看着自家烧毁的窑洞,忍不住哭了起来:“娘,我们的家没了……”
孩子的哭声感染了不少人,几个妇女也红了眼眶,低声啜泣起来。
吴新辉看着眼前的废墟,深吸了一口气,提高声音说道:“乡亲们,窑洞烧了,我们可以再建;东西没了,我们可以再挣!只要人在,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贺峻霖也走上前,说道:“大家别难过。现在天气转暖,正是重建的好时候。我们先分组行动,青壮年负责清理残垣、修补窑洞,妇女们负责烧水做饭、照顾老弱,孩子们可以帮忙捡拾柴火、搬运小石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用不了多久,黑松沟就会恢复原样,甚至比以前更好!”
柳擎苍拍了拍胸脯:“没错!有我们在,保证让大家早日住上安稳的窑洞!”
众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是啊,只要人还在,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我跟柳队长去清理残垣!”一个年轻后生喊道。
“我也去!”
“我们妇女们去捡柴火、烧开水!”刘花抱着小念安,带头说道。
很快,大家就自发分成了几个小组,各司其职,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青壮年们拿着锄头、铁锹,开始清理窑洞里的焦土和残砖。烧毁的土坯一碰就碎,清理起来十分费力。柳擎苍光着膀子,额头上青筋暴起,一锄头下去,撬起一大块焦土。贺俊刚和狗娃也不甘示弱,手里的工具挥舞得飞快,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衣衫。
“大伙儿加把劲!争取三天内先修好几间能住人的窑洞!”柳擎苍喊道。
“好!”众人齐声应和,干劲十足。
妇女们则带着孩子们,在村子周边捡拾干枯的树枝,然后回到村口的空地上,垒起简易的灶台,烧起了开水。刘花把小念安交给一位老人照看,自己则和其他几个妇女一起,清洗着从地窖里找到的粮食,准备给大家做一顿热乎饭。
老人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经验丰富,指点着年轻人如何修补窑洞,哪里该砌砖,哪里该糊泥,说得头头是道。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搬运小石头、传递工具,虽然力气不大,但个个干劲十足,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
中午时分,袅袅炊烟在黑松沟上空升起,玉米粥的香气弥漫开来。大家停下手中的活计,围坐在一起,喝着热乎的粥,吃着烤得香喷喷的土豆,心里暖洋洋的。
“还是家里的粮食香啊!”一位老人喝了一口粥,感慨地说道。
“是啊,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旁边的后生附和道。
吴新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十分欣慰。他端着粥碗,走到柳擎苍身边:“大家干劲很足,不过也要注意安全,别太劳累了。”
柳擎苍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笑了笑:“政委放心,大伙儿都憋着一股劲呢!早点把家建好,心里才踏实。”
吴新辉点点头,又说道:“虽然目前安全,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已经安排了人轮流站岗,白天两人,夜里三人,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通报。”
“想得周到!”柳擎苍说道,“我们也会多加留意,绝不能让国民党的兵再来破坏我们的家园。”
接下来的几天里,黑松沟里一片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每天天刚亮,大家就起床干活,直到天黑才歇息。青壮年们修补好了五间完好的窑洞,又新砌了三间简易的土坯房,足够让老弱妇孺先住进去。妇女们则开垦了村口的几片荒地,种上了玉米和土豆,期盼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孩子们也渐渐适应了家园的生活,他们在村子里追逐嬉戏,偶尔帮大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这片经历过劫难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这天下午,狗娃正在村口站岗,远远看到几个身影朝着黑松沟走来。他立刻警惕起来,握紧了手里的步枪,低声喊道:“谁?”
“是我们!”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
狗娃仔细一看,原来是之前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几个乡亲,还有两个陌生的年轻人,戴着红五星帽子,穿着灰色军装。他心里一喜,立刻跑上前去:“是你们!这位是?”
“这是共产党队伍里的同志,李排长和王战士!”一位乡亲介绍道,“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他们,就一起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zjsw.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