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合,西园校场终于送走了白日的喧嚣与尘土。大部分士卒已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营房,只有远处伙房飘来的炊烟和零星巡夜兵士的脚步声,点缀着营地的寂静。然而,在校场东南角,那片专用于军械试验的空地上,却依然跳动着几点灯火,人影晃动,与周遭的宁静格格不入。
空地中央,几具披挂着不同制式皮甲、札甲的木制人形靶子默然矗立,身上布满了白日里新戟留下的崭新创口,如同沉默的见证者。曹操褪去了轻甲,只着一身汗湿的短褐,额上汗水未干,在晚风中蒸腾着热气。他手中紧握的,正是那柄经过一日激烈试炼的改进型“卜”字戟,戟尖在火把映照下,犹自反射着寒光,只是那寒光中,似乎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卷刃痕迹。
陈墨蹲在一旁,眉头紧锁,不像往常那般专注于手中的刻刀或量尺,而是仔细查看着另一柄刚从木箱中取出的新戟的戟头部分。他的指尖小心翼翼地抚过血槽的边缘,又轻轻敲击戟头的不同位置,侧耳倾听那细微的金属回响。白日里曹操惊艳全场的演示,固然证明了新戟设计的潜力,但随后更多士卒试用中暴露出的问题——重心不适、操控困难、甚至个别戟头在与硬物撞击后出现微小裂纹——都像一根根尖刺,扎在这位精益求精的大匠心上。陛下的期望,羽林新军的需求,如同无形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
“陈大匠,”曹操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丝疲惫,却更显沉稳。他走到陈墨身边,将手中那柄略有磨损的戟递了过去,“此戟确非凡品,然一日试练,其优其劣,皆已显现。”
陈墨连忙起身,双手接过,目光立刻被戟尖那细微的卷刃吸引,脸色更加凝重:“曹北部尉辛苦了。这卷刃……是刺中了硬物?”
曹操摇了摇头,指向一具披挂着老旧铁质札甲的木靶:“非是硬石,而是这具前朝遗留的破旧铁札甲。末将全力突刺,戟尖破甲而入,然收回时,感觉略有滞涩,细看便有此痕。想来是甲叶边缘坚硬所致。”
他顿了顿,继续详细描述,语气客观而精准:“此戟重心前移,借腰力劈砍,破甲能力确胜旧戟,尤其对付皮甲与普通札甲,几如破竹。血槽之效,在刺入后拔出迅捷,利于连续攻击,白日马战模拟时尤为显着。然……”
曹操话锋一转,指出了关键问题:“然其劣势亦在于此重心。若使用者腰力不足或发力不当,非但不能借势,反而易失平衡,露了破绽。且这血槽,虽利拔出,但槽边缘若打磨不够圆润,似也易为甲片所卡,或因此加剧了戟尖磨损?再者,戟头与戟杆连接处,承受反复劈刺之力,白日有一柄竟现细微裂痕,虽未断裂,却堪忧虑。”
陈墨听得极其认真,不时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和一小块打磨光滑的木牍,快速记录着曹操的每一句反馈。这些来自一线使用者的亲身体验,远比闭门造车的推算更为宝贵。
“曹北部尉所言极是!”陈墨记录完毕,指着那卷刃的戟尖和另一柄有裂纹的戟头道,“这戟尖用钢,已是精选,然则血槽开刃角度,或许还需调整。目前为了追求破甲锋利,角度偏小,虽利切入,却也脆而易伤。至于连接处的裂纹……”他沉吟片刻,“或许是锻打时热力处理稍有未匀,或是在此处加厚一分?”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在夜色中响起:“利器成于千锤百炼,良策源于集思广益。看来今日校场,收获颇丰。”
刘宏在两名贴身侍卫的陪同下,悄然出现在火光边缘。他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似乎对军械改进之事极为上心,白日观演不足,夜晚还要亲临一线。
曹操与陈墨连忙行礼:“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刘宏摆了摆手,走到那几具伤痕累累的甲胄靶子前,伸手触摸着一处被新戟刺穿的札甲创口。那创口边缘不像旧戟造成的简单破洞,而是呈现出一种轻微的撕裂状,显然是血槽在刺入和拔出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他又拿起那柄有裂纹的戟,对着火光仔细查看。
“曹操,依你之见,此戟若要大规模配装,当务之急是改进何处?”刘宏问道,目光却仍停留在戟头的裂纹上。
曹操略一思索,坦然道:“回陛下,臣以为,首重坚固!兵器乃士卒第二性命,若临阵断裂,无异于谋杀。其次便是这重心与血槽的平衡。需找到一种多数士卒经过训练便能掌握的重心配置,而非仅适合少数力大技精者。血槽之利,当以不显着削弱戟尖强度为前提。”
刘宏点了点头,看向陈墨:“陈大匠,曹操之言,可为参考。朕要的不是只能由绝世猛将使用的神兵,而是能让我大汉普通健卒持之亦可提升战力的制式兵器。坚固、可靠、易上手,此三者,优先级在锋锐之上。”
陈墨躬身道:“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观今日之试,已有眉目。拟调整血槽开刃角度,稍增大之,虽破甲锐气略减,但韧性可增,不易卷刃崩口。戟头与杆连接处,加固锻打,或可增加一道暗箍。至于重心……”他看向曹操,“或需曹北部尉再多试几种微调后的样品,方能找到最佳之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