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北,渭水河畔,一座新辟的皇家工坊区内,终日弥漫着一股奇异的焦香与奶香混合的气息。这气味取代了往日的铁锈与炭火味,成为这片区域新的标志。高大的砖砌作坊连绵不绝,水轮驱动的石磨昼夜不停地隆隆作响,身着统一棉布工服的工匠们忙碌穿梭,将一袋袋粟米、小麦倒入巨大的炒锅中反复焙炒,或将凝固的奶块切割、碾压成粉末。这里,正是由将作大匠陈墨亲自督造、皇帝刘宏特旨设立的“官制粮秣坊”,也是帝国北伐大军一条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军粮生产线。
陈墨蹲在一座新砌的双眼灶台前,眉头紧锁。灶台里,新采的石炭燃烧着幽蓝色的火焰,比传统的木炭温度更高更稳定。他手中拿着一把刚刚出锅的炒米,米粒呈现出均匀的焦黄色,放在鼻尖嗅了嗅,又取了几粒放入口中,仔细咀嚼。
“火候还是过了些,略带苦味。告诉三号灶,石炭填入量再减半成,翻炒频率增加。”他对身旁的记录员吩咐道,声音因连日劳累而有些沙哑。记录员赶紧在竹简上记下。
“大人,您都三天没合眼了,先去歇息吧,这里有我们盯着。”一位老匠师心疼地劝道。
陈墨摇了摇头,目光扫过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陛下将如此重任交予我等,前线路途遥远,转运艰难,将士们可能就指着我们这点口粮活命,岂敢有丝毫懈怠?一点苦味,或许就能让一个士卒食不下咽,影响体力。”
他站起身,走向另一个区域。这里正在制作肉松。精选的猪羊瘦肉被煮熟后,由力工用木槌反复捶打,再放入大锅中,加入盐巴和少许从蜀地紧急调运的花椒粉,小火慢炒,直到肉质纤维完全松散,成为金黄色的绒状。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咸香。
“盐份控制是关键,太淡无法保存,太咸则耗费饮水,务必严格按照配方来。”陈墨抓起一把肉松,感受着其干燥和蓬松的程度,点了点头。
最后是干酪区。这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利用北方归附胡人提供的传统技法,结合陈墨的改进,将奶液发酵、凝乳、压榨、盐渍,再切成小块,置于通风阴凉处晾晒,最终得到一种硬如石块,却能长期保存,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的奶制品。
“防潮、防霉是重中之重!所有成品,必须用油纸包裹,再装入防水的牛皮囊中!”陈墨反复叮嘱负责此处的匠师。他知道,在寒冷潮湿的草原上行军,一块发霉的干酪可能就会要了士兵的命。
就在陈墨事无巨细地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时,一队来自兵部的官员,在羽林卫的护卫下,径直来到了工坊。为首者是兵部职方司郎中,他手持一份盖有皇帝玉玺和兵部大印的紧急调令。
“陈大人!”郎中与陈墨也是熟识,直接开门见山,“皇甫车骑前线急报!大军已与鲜卑游骑接战,段颎将军前锋进展顺利,但深入草原,后勤补给线越拉越长,传统粮车转运缓慢,且易遭胡骑袭扰!陛下有旨,命你坊即刻调拨首批制式军粮,由我等押运,火速送往并州前线!”
终于来了!陈墨精神一振,但心头也更感压力。
“首批成品库存如何?”他立刻问身边的账房。
账房翻看着竹简:“回大人,标准炒米存有八千斛,肉松一千五百斛,干酪八百斛。皆已按每卒三日份,分装密封完毕。”
“好!”陈墨当机立断,“立刻将库存的七成装车!记住,优先选用品相最好、最先生产的那批!”
工坊立刻像上了发条一般,更加高速地运转起来。一袋袋用厚实麻袋分装的炒米,一罐罐用陶罐密封的肉松,一块块用油纸牛皮包裹的干酪,被小心翼翼地搬上等候在外的四轮辎重车。这些车辆,也经过了陈墨的改良,车轮更宽,车轴更坚固,以适应北方的复杂地形。
陈墨亲自看着最后一辆车装载完毕,用火漆封好苫布。他走到带队郎中面前,郑重地递上一卷帛书:“此乃各类军粮的详细食用之法与注意事项。炒米可直接干食,亦可用热水冲泡;肉松可佐餐,可混入粥中;干酪坚硬,需以小刀削食,或放入热汤中软化…请务必交到皇甫将军及各营军需官手中,令其传达至每一位士卒!”
“陈大人放心!”郎中抱拳,翻身上马,“车队即刻出发,日夜兼程!”
望着扬起尘土、逐渐远去的车队,陈墨心中默念:但愿这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东西,真能帮到前线的将士们。
并州,剧阳城外,汉军前锋大营。
段颎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麻袋和箱笼,又看了看兵部郎中递上来的那份盖着将作大匠官印的食用说明,浓密的眉毛几乎拧成了一个疙瘩。他随手抓起一把炒米,扔进嘴里嚼了嚼,嘎嘣脆响。
“这玩意儿…能当饭吃?”他语气中充满了怀疑,“还有这黄不拉几的肉末(肉松),这硬得能砸死人的奶疙瘩(干酪)?陈墨那小子,不会是拿我们前线将士开玩笑吧?”他习惯了大军开灶,埋锅造饭,对这种“干粮”极为不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