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最深处的药室,常年弥漫着草药的苦涩清香。但今夜,空气中却混杂着一股奇异的、略带甜腻的气味。几盏精致的青铜连枝灯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太医令张伯祖眉头紧锁,正对着案几上几个粗陶碗怔怔出神。碗中盛放着色泽不一的液体,有的浑浊,有的清澈,正是御史暗行想方设法从各地太平道道坛获取来的“符水”样本。
张伯祖年过五旬,须发已见花白,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清澈锐利。他伸出枯瘦的手指,蘸取一点碗中液体,在鼻下细细嗅闻,时而凑到灯下观察色泽,时而用银针试探。良久,他沉重地叹了口气,对侍立在一旁的年轻太医张仲景(其侄,已展露头角)道:“景儿,你来看看。”
张仲景恭敬上前,依样观察,片刻后,年轻的面庞上浮现出震惊与愤怒交织的神色:“叔父,这……这符水中,竟掺有曼陀罗籽浸液,还有微量……五石散残余?此二者,少量可致人精神恍惚、产生幻觉,暂时忘却病痛,看似‘神效’,实则耗损元气,久服必致癫狂或脏腑衰竭!这哪里是符水,分明是催命毒药!”
“不止。”张伯祖声音沙哑,指着另一个碗,“这一份,掺了劣质酒曲和麻沸散的成分,饮下后浑身发热,意识模糊,便于那些妖道操控。还有这份,看似清水,实则用了些江湖戏法,以矾石、草药汁预先在碗壁画符,遇水显形,愚弄无知乡民!”他越说越是激愤,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装神弄鬼,戕害人命!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翌日清晨,张伯祖携带着详细的检验文书和部分“符水”样本,求见尚书令卢植。在卢植的值房内,气氛凝重。卢植翻阅着太医令的报告,脸色铁青。
“岂有此理!以邪术愚民,以毒药害命!太平道……其心可诛!”卢植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笔墨乱跳。他深知,太平道能蛊惑如此多信众,这“符水治病”的神话是关键一环。若能打破这个神话,无异于釜底抽薪。
“太医令,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即刻禀明陛下,并设法公之于众,揭穿其骗局!”卢植当机立断。
很快,刘宏在温室殿召见了张伯祖和卢植。听完汇报,刘宏眼中寒光闪烁,但他并未像卢植那般震怒,反而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冷笑。
“朕早就料到,那套鬼蜮伎俩,必有蹊跷。”刘宏声音冰冷,“既然他们用‘神迹’蛊惑人心,那我们就用‘真相’唤醒民心!卢卿,张太医,朕命你二人,联合蔡邕等海内名士,以太医院权威之名,撰写揭批符水真相的文书!不要那些佶屈聱牙的经义,要通俗,要易懂,要让贩夫走卒、乡野老农都能听明白!”
“臣遵旨!”卢植与张伯祖齐声应道。
蔡邕被紧急请入宫中。这位当世大儒,听闻符水真相后,亦是义愤填膺。他虽长于经史,却也明白陛下所求为何。在他的主持下,一篇篇语言浅白、说理透彻的揭批文章迅速出炉。有的以问答形式,直指“为何符水有时灵有时不灵?”“为何饮符水后精神恍惚?”“符水可能让你死得更快!”等核心问题;有的则以真实案例,讲述某地乡民饮符水后病情加重乃至身亡的惨剧;还有的则从药理入手,简单解释曼陀罗、五石散等物的真实作用与危害。
这些文章被工笔抄录数百份,盖上太医院和蔡邕的印鉴以证权威,通过驿传系统,迅速发往各州郡,尤其是太平道活动猖獗的冀、青、徐、豫、荆、扬等地。
与此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舆论宣传战,在帝国的底层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洛阳的天桥下,在徐州的市集口,在荆州的乡间晒谷场……那些平日里说唱英雄传奇、才子佳人的说书先生们,接到了官府的“新本子”。他们敲响醒木,用富有感染力的乡音,开始讲述“太医巧破符水案”的故事。
“……却说那太医令张老先生,火眼金睛,一看那符水,便知端倪!列位看官可知,那水中掺了何等物事?乃是那能让人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的曼陀罗妖花之籽!饮下此水,便似那提线木偶,任人摆布,病岂能好?不过是饮鸩止渴,自寻死路啊!”
说书先生声情并茂,将太医检验的过程、药物的危害,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听得台下百姓时而惊呼,时而咒骂。
街头巷尾,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流传起一些琅琅上口的童谣。
“符水黑,符水毒,喝了变成糊涂虫!”
“信良医,吃药石,莫信妖道鬼画符!”
“黄天神,是虚影,太医才能救你命!”
孩童们天真无邪的传唱,比任何官方告示都更具渗透力。
各地官府组织的“宣讲队”,带着太医署提供的简易药材标本和图画,深入乡里,现场展示符水如何用矾石显形,讲解掺入药物的危害,并请来曾被符水所害、最终被官医治好的百姓现身说法。
真相对谎言的冲击是巨大的。许多原本对太平道将信将疑的百姓,开始动摇。一些家里有人因饮符水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家庭,更是对太平道产生了强烈的怨恨。太平道那层神秘而神圣的外衣,被一点点剥落,露出其愚昧和残酷的内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