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洛阳南宫的德阳殿内已然灯火通明。巨大的青铜蟠螭灯树将殿内照耀得恍如白昼,也映照着龙榻之上,年轻天子刘宏那深不见底的眼眸。他指尖轻轻敲打着御案上那封来自冀州前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意。殿外寒风呼啸,卷着雪沫拍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更衬得殿内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死寂。侍立两旁的宦官、宫女皆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唯有殿角铜漏滴答,计算着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
“好一个‘民心初定,粮道畅通’!”刘宏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音,在大殿中清晰地回荡,“皇甫嵩这仗打得漂亮,可这后勤保障,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他的目光掠过殿下垂手恭立的几位重臣——太尉卢植、司徒袁隗,以及新任尚书荀彧,最后,定格在一位身着深绯色官袍,气质与其他儒臣迥异,更显精干务实的官员身上。“糜竺。”
“臣在。”糜竺应声出列,躬身行礼。他年约三旬,面容俊朗,眼神锐利中带着商贾特有的精明与谨慎,虽位列朝堂,身上仍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江湖气。这身绯袍穿在他身上,似乎还有些“新”,与这百年宫殿的沉穆气息略格格不入。
“前线大军十日之内连克三城,斩首数万,所耗粮秣器械巨万。朕记得,月前朝议,还有人断言,若重启均输平准,与民争利,必致国库空虚,前线断粮,酿成大祸。”刘宏的声音平缓,却字字如锤,敲在某些人的心尖上,“糜卿,你执掌均输平准署已有数月,当着诸位公卿的面,说说吧,如今太仓、敖仓存粮几何?洛阳粟米市价,较之战前,涨了几何?”
糜竺再次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回陛下。自陛下设立均输平准署以来,臣谨遵圣谕,不敢有丝毫懈怠。截至昨日,敖仓存粮已达一百五十万石,太仓存粮八十万石,皆满溢。此外,于河内、河东、弘农三郡设立的常平仓,亦储粮六十万石,随时可调往前线或平抑京师物价。”他略微一顿,从袖中取出一卷简牍,双手呈上,“此乃洛阳东西两市及七大官市,自去岁十月至今,粟、麦、黍、豆等主要粮食品类,每月均价记录。请陛下御览。”
一名小黄门快步上前,接过简牍,恭敬地放在刘宏案头。
刘宏没有立刻去看,而是目光扫向脸色有些不太自然的司徒袁隗:“袁司徒,你乃四世三公,熟知经济。依你看来,此番大战,若无均输平准署提前调配、居中运作,仅靠各郡国自行输送,加之奸商囤积,此刻洛阳粮价,当为几何?”
袁隗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出列沉声道:“陛下…老臣…老臣以为,若依旧例,战事一起,物流阻塞,奸商闻风而动,洛阳粮价…翻上三五倍,亦属寻常。”
“三五倍?”刘宏轻笑一声,拿起那卷简牍,缓缓展开,“糜竺,你告诉袁司徒,如今是多少?”
糜竺朗声道:“启禀陛下,司徒。去岁十月,洛阳粟米每石均价百二十钱。至本月,均价为…百二十五钱。三月战事,仅上涨五钱。且其间,均输平准署曾三次向市场投放平价粮,有效遏制了三次试图抬价的苗头。”
“什么?百二十五钱?”袁隗身后的一位官员忍不住低呼出声,满脸难以置信。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和吸气声。这个数字,在太平年月都属低廉,更何况是在波及数州的大战期间!这简直颠覆了他们对“战争经济学”的认知。
刘宏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这些习惯了靠天吃饭、凭经验办事的旧式官僚,哪里懂得国家宏观调控和现代物流管理的威力?他看向糜竺,眼神中带着鼓励:“细细道来,你是如何做到的?也让诸公明白,何为‘操天下赢缩之权’。”
“臣遵旨。”糜竺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是陛下在为他,也为这项新生制度正名。他转向众臣,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其一,在于‘信息’。臣依托陛下授予之权,于各产粮大郡及交通枢纽,设立‘市情司’,专人负责每日收集当地粮价、存量、运输情况,通过改良驿传,五日一报至洛阳总署。总署据此,可知天下粮食物流之大概,何处丰盈,何处短缺,了然于胸。”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在于‘仓储’。除国家大仓外,我等在陛下支持下,于关键节点广设常平仓、中转仓。战前,便根据情报,将江南、荆州之粮,提前调运至河南、河内等靠近前线又便于输送之地存储。大军一动,粮草即刻从最近仓廪发出,省去了临时征调、长途转运之耗耗时日与损耗。”
一位老臣捻着胡须质疑道:“如此大规模调运,耗费民力几何?就不怕激起民变?”
糜竺从容应答:“王公所虑极是。然,我均输平准署并非无偿征发民夫。我等与各大商队、漕运帮会签订契约,支付运费,雇佣其运力。战事期间,漕运、陆路运输繁忙,反而养活了大批脚夫、船工,使其家小有依,未曾引发民怨,反得民间称颂朝廷仁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