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如同裹挟着冰碴子的鞭子,抽打在洛阳城北的官道上。天色刚蒙蒙亮,官道两旁却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呵出的白气在人群上空凝成一片氤氲的雾,百姓们跺着脚,搓着手,引颈朝着北方眺望,脸上却不见丝毫寒意,唯有按捺不住的激动与期盼。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嗓子:“来了!回来了!”霎时间,人群如同煮沸的鼎镬,轰然炸开,无数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破严寒,直上云霄:“汉军威武!皇甫将军威武!”
视野的尽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猎猎作响、足有丈余高的玄色大纛,旗面上用金线绣着一个巨大的“汉”字,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散发出令人不敢逼视的威严与荣耀。大纛之下,一员老将端坐于雄健的乌骓马上,身披玄甲,外罩一件猩红色的织锦战袍,虽风尘仆仆,鬓角染霜,但腰背挺直如松,目光沉静如渊,不是荡平黄巾、功盖天下的左车骑将军、槐里侯皇甫嵩,又是何人?
他的身后,是如同钢铁洪流般的北军五校精锐。士卒们皆着统一的暗红色战袄,外罩黑色札甲,头盔上的红缨连成一片跳动的火焰。他们队列严整,步伐铿锵有力,数万人行军,除了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甲叶有节奏的碰撞声,以及战马偶尔的响鼻,竟无一丝多余的喧哗。那股历经血火淬炼后沉淀下来的森然杀气,混合着胜利之师的昂扬锐气,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让道旁欢呼的百姓都不自觉地屏息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加狂热的呐喊。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支刚刚从尸山血海中归来的胜利之师,军容极其严整。刀枪如林,擦拭得雪亮,反射着寒光;弓弩劲矢,整齐地背负在身后。没有一个人离开队列,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一个人会对道旁百姓箪食壶浆递上的热水、面饼、鸡蛋有丝毫的骚扰。面对塞到手里的食物,士兵们或微笑摇头,或按照军纪,在军官示意下,由后勤官统一接收、分发,真正做到秋毫无犯。
“看看!这才是王师!这才是我们大汉的子弟兵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挎着一篮子熟鸡蛋,激动得老泪纵横,“前些年那些兵痞,跟土匪有什么两样!再看看皇甫将军带的兵…天不亡我大汉!陛下圣明啊!”
他身旁一个中年商人模样的人也连连点头,低声道:“是啊,听说这次平叛,军中执法极严。有个军侯,是皇甫将军的老部下了,就因为攻克钜鹿后,纵兵抢了百姓一袋米,立时就被皇甫将军亲自下令斩首示众了!自此之后,全军肃然,谁敢犯纪?”
这支军队,与数月前,不,与一年前出征时相比,已然脱胎换骨。曾经的北军五校,虽为京师精锐,但承平日久,难免沾染暮气,军官多是勋贵子弟,士卒也偶有骄纵。而如今,经过皇甫嵩依照皇帝颁布的新式操典严酷训练,又经历了北伐鲜卑、东平黄巾两场大战的洗礼,再加上皇帝亲订的、赏罚分明至极的军功爵制度激励,已然彻底蜕变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信仰坚定的虎狼之师。
队列中,一面面标志着不同部队和功勋的旗帜迎风招展。“陷阵营”、“先登营”、“破虏营”……每一面旗帜背后,都是一段血与火的传奇,都代表着无数斩将搴旗的功勋。士兵们虽然面容疲惫,但眼神锐利,腰杆笔直,透着一种身为强军一员的自信与荣耀。他们用沉默和纪律,回应着百姓的热情,也无声地宣示着,帝国的武力,已然重振。
队伍中部,一辆被严密护卫的囚车格外引人注目。车内囚禁的,是几名太平道的重要俘酋,包括张角的女儿张宁,他们披头散发,神情或麻木或桀骜,与周围胜利的汉军形成鲜明对比。这囚车,便是这场伟大胜利最直观的注脚。
“看!那就是祸乱天下的妖人!”
“呸!苍天已死?我看是你们这些妖人死期到了!”
百姓的欢呼声中,也夹杂着对囚车的唾骂和鄙夷。胜利的喜悦与对叛逆的痛恨,交织在一起,情绪愈发高涨。
就在这万民欢腾,声震四野的时刻,皇甫嵩却微微蹙起了眉头。他抬起手,对身旁并辔而行的长子,担任他亲卫统领的皇甫坚寿低声道:“传令下去,各部约束士卒,不得因百姓赞誉而忘形,更不可喧哗扰民。我等身为军人,保境安民乃是本分,岂可因些许微功,便沾沾自喜?”
“父亲…”皇甫坚寿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似乎觉得父亲有些过于谨慎了。
“嗯?”皇甫嵩目光一扫,虽未厉色,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皇甫坚寿心中一凛,立刻抱拳:“诺!孩儿这就去传令!” 他拨转马头,将命令层层传达下去。本就肃静的军阵,气氛更加凝重了几分,只有脚步声和旌旗招展之声,更显威严。
皇甫嵩的目光掠过道旁狂热的百姓,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反而沉甸甸的。他深知,功高震主,乃是人臣大忌。自己如今手握重兵,携平定倾国之乱的大功而归,声望如日中天,几乎盖过了当年的卫青、霍去病。那位深居九重,智深如海,手段更是层出不穷的年轻陛下,会如何想?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个手握刀把子的“功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