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说,这两人去当地的华人牙行一打听,还真有一些荷兰人在找工作,他们大多是荷兰本地破产的人,远渡重洋来到巴达维亚,只为获得更好的收入来偿还借款。
而且,本地懂荷兰语,会写荷兰字的中国人也不少,并不难找。
“请老师和工匠要多少钱?”,陈老豆问道。
“城里请一个荷兰语老师,大约2两银一个月,出海应该要翻倍。请随船工匠贵一点,铁铜匠大约四两银一个月,木匠三两银”,牙行的华人说道。
“我要买书,所有荷兰人关于物理和化学的书,哪里有卖的?同时,还要请工匠帮我做一整套法国人的公制测量工具”,牛野说道。
“教堂卖书,教堂旁边有一个书摊,那里有荷兰商船带来的各种书籍,听说利润很可观,书真的很贵!至于法国的公制量具,没有问题,我看到最近的法国船有在寄卖,可以直接去买!”,牙行中年人说道。
最后,他们在巴达维亚待了整整五天,终于找到了四个荷兰人和四个本地华人翻译愿意跟他们上船。
一个男性老师,叫做桑德。
搞笑的是,两个铜铁匠都叫彼得。根据年龄,牛野管他们叫“老彼得”和“小彼得”。
最后一个是药剂师,叫做约翰,他说自己懂化学,而且还有四本基础化学书。这家伙是在教堂外,看到牛野大量采购荷兰化学书才跟来的,主动问牛野要不要药剂师。
牛野一次性支付了他们半年的工资,共144两白银,而且包吃包住。这些人全部被安置在广福源号上,现在广福源号上一共有107人。
四个华人翻译,中文和荷兰文都能书写,而且中文底子很好。四个人家里都有三字经,也带上了船来,现在连中文老师也一起解决了,这倒是意外的收获。
牛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外华人对于祖国有着天生的依恋,这个时代说起大陆,所有华人都泪流满面。他们其实都想回家乡,却因为没有土地,再也回不去了!
牛野打动他们的,其实只有一句话,“三年,跟着船队三年,我在大陆给你买地,不敢说多,一人三亩田地绝对没有问题。”
在1800年如果在广州附近的村子,购买三亩水田,至少要花150两白银,这绝对打动海外的华人。
四个华人翻译直接跪地给牛野和陈老豆磕头,他们没有任何念想,只是家里的老人们,都期盼能够落叶归根,能把最后一口气咽下时,是在祖国的大陆上!
牛野说道:“告诉本地华人,只要精通汉语和荷兰语,能说,能写,就来找我们广福源号。这些人,有一个我收一个,三年都在大陆置办三亩土地,绝不食言!”
好家伙,四个人回家收拾行李,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华人,华人区都知道了,这下全都要求自家孩子学好中文。村子里的老人做主,全部家庭一起出钱,去请一个荷兰语老师来教所有孩子荷兰文。
牛野在巴达维亚的铁匠作坊交代他们要收集商业和军事情报,就是记录每天进港的各国军舰,以及每天成交的各种物品的价格。
出门时,他看着成群华人老者来给几个华人翻译送行时,恭敬给他作揖。
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团结所有海外华人,给他们一个希望,一个回去的梦,那他们其实就拥有无穷人力!
四个华人翻译告诉他,光巴达维亚附近就生活着超过十五万华人,而且都在从事贸易和种植相关行业。
那整个东南亚能有多少华人?五十万,还是一百万?这些人口足够妈祖军发展根据地了。
“这附近有一个华人国家”,一个华人翻译说道。
牛野看向陈老豆,陈老豆点头说道:“兰芳国,有一个坤缅港,我去过,那里也出产香料,便宜,而且品质也很好”
“那里有多少华人?”,牛野问翻译。
“很多,估计有百万,反正那里都说汉语,到处都是逃难去的华人”,翻译说道。
“为什么我们不去坤缅港购买香料?”,牛野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荷兰海军和他们手下的海盗,会劫掠大型贸易商船,只要超过五百石的大船,就有风险,所以我们这种大船风险很大”,陈老豆叹息道。
“他们想在经济上掐死兰芳国!”,牛野太知道西方人的手法,这就是他们崛起中,真正的公平贸易和契约精神。
当你是原料产地,他们能获得大量利润时,来我们签合同,你就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
当你一旦可以有产业链,可以和他们竞争时,那等待你的就是贸易封锁,甚至直接用大炮轰掉你发展的可能性,只为确保他们独享最高利润的行业。
“老豆,我有两个请求!”,牛野说道。
“你说”,陈老豆抬头看着牛野。
“去果阿的时候,在槟城停靠几天。然后,回程时,胜利号独自去坤缅港看一看,让广福源号在外海接应,可以吗?”,牛野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zjsw.org)1800年之龙腾四海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