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香港。
时值盛夏,闷热潮湿的空气如同黏稠的糖浆,包裹着这座急速运转的东方之珠。中环的高楼大厦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泛着慵懒的波光。表面上看,一切如常,叮叮车依旧沿着轨道慢悠悠地穿行,茶餐厅里人声鼎沸。
然而,在那些不为人知的金融心脏地带,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致命的战争,已经猝然爆发。
上午九点整,香港外汇市场开市。起初的平静只维持了不到十五分钟。
突然,如同蓄谋已久的群狼发起突袭,数笔巨额港币卖盘毫无征兆地同时砸向市场!来源分散于多家国际性大行的交易席位,单笔金额庞大,卖盘汹涌而集中,目标明确——做空港币!
“陈生!有情况!”振华电子投资部内,一名年轻的交易员失声喊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陈经理几乎瞬间就从座位上弹起,快步冲到巨大的外汇交易屏幕前。屏幕上,代表港币兑美元汇率的曲线,在经历了短暂的平缓后,陡然向下划出一道陡峭的弧线!抛盘如同决堤的洪水,源源不断,瞬间将几个关键的支撑位击得粉碎。
“查资金来源!快!”陈经理声音低沉,眼神锐利如鹰。他心中雪亮,这绝非正常的市场波动。如此协调一致、火力凶勐的抛售,只可能是来自有组织的恶意狙击。
“初步判断,是通过罗斯戴尔家族控制的几家离岸对冲基金,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几家欧资银行发起的!”分析师迅速汇报,脸色凝重,“他们同时在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建立空头头寸,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压港币汇率!”
几乎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弥漫起各种令人不安的“传闻”。通过加密的电话线路、私密的经纪人网络迅速传播:
“听说了吗?内地政局不稳,可能会影响香港……”
“港英政府的外汇储备不足了,撑不住联系汇率了!”
“有国际大鳄看空香港前景,正在大规模撤资!”
真真假假的消息交织在一起,配合着市场上那实实在在的、令人心惊肉跳的港币抛盘,迅速发酵成一种无形的恐慌。这种恐慌,如同病毒般在金融机构、贸易公司、乃至普通市民中蔓延。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位于中环的总部门前,开始出现一些神色焦虑、前来兑换美元或黄金的市民。虽然还未形成大规模挤兑,但那不安的苗头已经显现。
“衰仔!快点去银行把家里的港币换成美金啊!听说港纸要大跌啊!”一家拥挤的茶餐厅里,一个肥硕的老板对着电话焦急地吼道,引得周围食客纷纷侧目,一些人脸上也露出了犹豫和担忧的神色。
午间时分,部分嗅觉敏锐的媒体开始做出反应。
《星岛日报》的财经版头条标题还算克制:“国际资金异动,港汇承压下行,金管局称密切关注。”
而偏向英资的《南华早报》则语带暗示:“市场忧虑地缘政治风险,港元遭遇结构性考验?”
更有一些小报直接打出惊悚标题:“金融风暴袭港?你的钞票还安全吗?”
恐慌情绪开始从外汇市场向股票市场传导。港股大盘低开低走,原本就因振华电子此前遭遇做空而略显脆弱的市场信心,在外汇市场的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恒生指数一路下泻,绿盘(下跌)的股票数量急剧增加,其中银行、地产等与港币汇率密切相关的板块跌幅居前。振华电子的股价也受到大市拖累,再次下跌。
“陈经理,压力很大!空头火力很勐,我们的资金快要顶不住了!”交易主管额头冒汗,声音急促。陈经理动用了廖奎预先准备的巨额资金,在外汇市场挂出美元买盘,承接抛压,试图稳定汇率。但对手的资金量仿佛无穷无尽,每一次将汇率拉升一点,立刻就有更勐烈的抛盘将其打回原形。市场陷入了激烈的拉锯战,汇率在关键点位附近反复争夺,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陈经理知道,单靠振华一家的力量,如同螳臂当车。他必须争取官方力量的支持。
他拿起一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拨通了一个极少动用的号码。电话那头,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内部一位深具爱国情怀、且与内地关系密切的高级官员。
“蔡先生,情况紧急。”陈经理言简意赅,“罗斯戴尔系的基金正在系统性攻击港币,制造恐慌。单靠市场力量难以持久,需要金管局果断干预,稳定市场信心!”
电话那头的蔡先生声音沉稳,但语速很快:“我们已经监测到异常波动。正在向财政司和港督汇报。但你知道,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和……某些方面的‘默许’。”他指的自然是港英政府内部可能存在的亲英势力和顾虑。
“时间不等人!”陈经理强调,“恐慌一旦形成蔓延之势,再想平息就难了!这不仅关乎香港的金融稳定,也关乎所有华资企业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立刻向市场展示扞卫汇率的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m.zjsw.org)逆流60年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