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岁月仿佛被拉长,又仿佛在加速流淌。一边是凤榻上永恒的静谧,皇后林晚夕沉睡的容颜与那头刺目又圣洁的白发,构成一幅凝固的时光画卷;另一边,皇子萧承稷则以一种近乎野蛮的生机勃勃,快速汲取着知识,成长着。
在萧承烨有意识的引导和沈昭等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承稷对“格物”与“能量”的兴趣与日俱增。他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拆解和观察,开始表现出对“规律”和“联系”的初步理解。他会将不同形状的积木尝试组合,寻找最稳定的结构;会注意到水温变化对漂浮玩具的影响;甚至有一次,他指着窗外被风吹动的树叶,又指了指沈昭行针时指尖萦绕的淡青色真气,发出模糊的“啊…呜…”声,似乎在询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力”。
这种超越年龄的敏锐让萧承烨既感欣慰,又添凝重。他知道,儿子的教育必须更加系统,但也必须更加隐秘。他将更多涉及数算、地理、物性基础的启蒙典籍,以图画、模型等不易引人怀疑的方式,融入承稷的日常游戏中。同时,派往南疆搜寻古老知识与传承的影卫,也开始陆续传回一些零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手札或口述传说,其中一些关于水力利用、地形辨识、甚至利用特殊植物汁液或矿物反应来达成某种效果(类似简易化学)的记载,虽粗糙,却为承稷打开了一扇窥见不同思维方式的窗户。
然而,身为帝王,萧承烨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只围绕着妻儿。帝国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军政要务需要他决断。北境狄戎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后,骚扰边境的频率明显增加,虽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小股骑兵的侵掠已让边民不堪其扰,边防压力骤增。南疆诸部在经历上次动荡后,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暗流涌动,需要持续怀柔与威慑并施。朝堂之上,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潜藏的势力见帝后情况特殊,也开始有了新的心思,或观望,或试探,需要他时时弹压,平衡各方。
内忧外患,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着这位年轻的帝王。他常常在深夜,于紫宸殿外间的御案前,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和军事舆图,眉宇紧锁。真龙内力运转至极致,带来的是精神的清明和体力的充沛,却无法驱散内心深处的疲惫与孤寂。唯有在步入内殿,看到沉睡的晚夕和熟睡的儿子时,那紧绷的神经才能得到片刻的舒缓。
这一夜,窗外月色清冷,殿内烛火通明。萧承烨刚刚批阅完一份来自北境镇守大将的紧急军报,狄戎一部落首领联合了几个小部落,劫掠了边境三个村落,虽被击退,但军民皆有伤亡,粮草被焚毁不少。奏折中,将领除了请罪和请求增兵加固防线外,也再次提及了北境驻军粮草转运艰难、耗费巨大的老问题。
“千里运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萧承烨放下朱笔,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低声吟诵着古兵书上的句子,目光沉凝。北境苦寒,土地贫瘠,大军粮秣多依赖内地调运。陆路转运,人吃马耗,效率极低,且极易受天气和敌情影响。若能有一条更便捷、更经济的运输通道……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悬挂在御书房一侧墙壁上的那幅巨大的《天昱疆域全图》。他的视线顺着南北走向的几条主要河流蜿蜒,最终落在了地图中部,那片广袤的、河流纵横却缺乏一条贯穿南北的人工水道的平原与丘陵地带。
一个酝酿已久,却因种种原因(国力、时机、阻力)而始终未能真正推动的宏大构想,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开凿南北大运河!
这条运河,若能成功,将彻底改变天昱王朝的交通与经济格局。它不仅能极大缓解北境军事运输的压力,将江南丰饶的粮米、布帛、税银源源不断输往北方,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更能促进南北物资交流,繁荣商贸,利及万民。沿途可灌溉良田,减少水患,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然而,此举工程浩大,旷日持久,需动员民夫数十万乃至百万,耗费钱粮无数。前朝并非没有帝王动过此念,皆因国力不济或反对声浪过大而搁浅。如今,天昱立国已稳,经过他登基后的励精图治,国库虽非极度充盈,但也算有所积累。只是,朝中反对的声音必然不会少。保守派会以“劳民伤财”、“动摇国本”为由激烈反对;一些利益受损的地方豪强、依赖现有漕运线路的官僚集团,也必然会暗中阻挠。
更重要的是……萧承烨的目光再次投向内殿方向。晚夕昏迷不醒,承稷尚且年幼,他若在此时启动如此庞大的工程,势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是否能兼顾对紫宸殿的守护?朝局若有动荡,是否会波及到此地的安宁?
他心中思绪纷杂,利弊权衡,难以决断。这种关乎国运的重大决策,以往他总会与晚夕商议。她虽出身苗疆,不谙中原政事细节,但她心思玲珑,直觉敏锐,往往能从他忽略的角度,提出一针见血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有她在身边,他总能感到一种无形的支撑与心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m.zjsw.org)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