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谷的秘密试验场里,“蛊工”计划在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地推进着。第一批获取的“石蠹”与“缠丝藤蛊”在经过初期的适应和驯化后,开始展现出它们独特而微弱的潜力。沈昭与工部的能工巧匠们日夜不休,记录着这些微小生命与岩石、土壤互动的最细微变化,试图从中找到放大其效用、并将其安全可控地应用于宏大工程的方法。
然而,紫宸殿的静谧与试验场的专注,都无法永远隔绝外界的风雨。朝堂之上,关于运河工程的暗流,终究汇聚成了汹涌的波涛,即将猛烈地拍打向意志坚定的年轻帝王。
这一日的常朝,气氛从一开始便显得有些凝滞。丹陛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萧承烨,面容冷峻,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臣子,他心中早已预料到今日不会平静。
果然,在几项常规政务奏报之后,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绯袍的老臣,手持玉笏,颤巍巍地出列,正是以耿直敢谏闻名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正清。
“陛下,老臣有本启奏!”周正清声音洪亮,带着老臣特有的持重与不容置疑,“臣,恳请陛下,暂缓乃至停止那劳民伤财的南北运河之议!”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虽然反对之声私下早已有之,但像周正清这般在朝会之上,如此直接、激烈地提出“停止”之议,尚属首次。
萧承烨面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声音平稳无波:“周爱卿,有何见解,但讲无妨。”
周正清深吸一口气,仿佛积蓄了许久的力量,朗声道:“陛下!《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之要,在于安民。前朝炀帝开凿运河,耗尽天下民力,终至烽烟四起,社稷倾覆,此乃血泪教训,历历在目!如今天下初定不过数载,边境狄狼环伺,国内百业待兴,正应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陛下却欲行此堪比秦皇筑长城、隋炀开运河之旷世工程,臣实难理解,亦万难赞同!”
他顿了顿,情绪愈发激动,举起手中一份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显然是经过渲染夸大的民间流言汇集,继续道:“臣闻,工部初步估算,此工程需征发民夫峰值可达八十万之巨!累计耗用民力恐逾千万!陛下,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这是数百万户农家之顶梁柱,是无数父母之儿、妻子之夫、孩提之父!他们若被征发,远离故土,前往那穷山恶水之地,餐风露宿,从事九死一生之重役,田间禾黍谁人耕种?家中老幼谁人奉养?届时,只怕运河未通,而国库已空,民心已失,怨声载道,流民四起!陛下难道要重蹈前朝覆辙,做那……做那被千秋史笔诟病之君吗?”
最后几句话,已是极为尖锐,甚至带上了泣音。周正清跪伏于地,以头触地,一副“死谏”的架势。
殿内一片哗然,不少保守派、或是本就对工程心存疑虑的官员纷纷露出赞同之色,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虽然无人敢立刻出声附和周正清如此激烈的言辞,但那无声的压力,却如同实质般弥漫开来。
萧承烨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知道,周正清所言,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尤其是清流言官和注重民生官员的普遍担忧。这些担忧并非全无道理,若非“蛊工”计划带来了一丝希望,他自己也会在这巨大的民生压力前踟蹰不前。
“周御史忧国忧民,其心可嘉。”萧承烨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然,爱卿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前朝之败,在于急功近利,暴虐无度,视民如草芥。朕,非炀帝!”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群臣,继续道:“尔等可知,为何朕与工部最终选定‘落星谷’线路?正是因为此线路巧妙利用古河道,可大幅减少开山凿石之工程量,初步估算,至少可节省三成以上人力!此乃天佑我天昱,赐此天然通道!”
这是萧承烨抛出的第一个缓和剂,将落星谷线路的优势公之于众,但隐去了其发现的真正缘由。
工部尚书李翰适时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周御史所虑,臣与工部同僚亦深感沉重。然,落星谷线路确实乃上天眷顾。经臣部详细复勘,相比最初规划的翻越‘断龙岭’方案,新线路不仅避开了最坚硬的岩层,土石方量预计减少四成,工期亦可相应缩短。且户部正在编制分阶段预算,力求逐年投入,避免一次性耗尽国库。臣等绝非鲁莽行事,而是在竭力寻求一条兼顾国策与民力之可行路径。”
李翰的话有理有据,稍微平息了一些躁动。
但反对的力量并未就此消退。紧接着,户部侍郎,一位以精于算计、性格保守着称的老臣,王明远,出列奏道:“陛下,李尚书所言,虽有其理。然,即便节省三成人力,峰值征发亦需五六十万之众!且工程绵延千里,跨越不同州府,沿途之移民安置、粮草转运、医药保障,无一不是吞金巨兽。户部虽竭力筹措,然去岁北境军费激增,南方三州又有水患赈济,国库实在捉襟见肘。若强行推动运河工程,臣恐……臣恐需增加税赋,方能维系。此举,无疑是与民争利,雪上加霜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m.zjsw.org)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