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又铺开一张覆盖大唐南方及沿海地区的地图,这张地图用的是更为厚实的宣纸,上面标注着岭南地区的山川、河流、港口和矿产分布,连偏远的村寨都有标注。他用一支蓝色的狼毫笔,笔锋细腻,在最南端的岭南地区圈出一个蓝点,旁边还附着一张折叠起来的化验单,纸张是特制的水纹纸,不易仿造。
“陛下,” 李杰指着那个蓝点说道,“这岭南矿虽然地处偏远,位于南岭以南,距长安有五千余里,但它的价值却不可小觑。根据我们的勘探和化验,这处矿的硝石含硝量高达 85%,杂质仅 10%,是目前大唐境内发现的含硝量最高、纯度最好的硝石矿,是提炼高纯度硝石的最佳原料。” 他拿起一个放大镜,那是他用琉璃制成的,递给李世民,“陛下您看,这是岭南矿硝石的晶体,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明显的棱柱状结构,这是高纯度硝石的特征。”
李世民接过放大镜,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着硝石样本,果然看到了李杰所说的棱柱状结构,晶莹剔透,宛如宝石。岭南地区在他的印象中,是偏远蛮荒之地,瘴气弥漫,毒虫遍地,交通不便,百姓多以渔猎为生,没想到那里竟然有如此高品质的硝石矿。“含硝量 85%,确实难得。” 他说道,放下放大镜,“但它的高纯度,具体有什么好处呢?普通的硝石难道就不能用吗?”
李杰将那张化验单展开,递到李世民面前。化验单上用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岭南矿硝石的各项成分含量,包括硝石、硫磺、木炭以及其他杂质的比例,其中 “硫磺含量 0.5%” 这一项被特意用红笔圈了出来,格外醒目。“陛下您看,” 李杰指着这一项解释道,“普通的硝石中硫磺含量都比较高,一般在 3% 到 5% 之间,而硫磺含量过高,会影响火药的稳定性。在干燥的环境下还好,一旦遇到潮湿天气,硫磺就会吸湿,导致火药结块,容易出现早爆或者威力不足的情况。而这岭南矿的硝石,几乎不含硫,硫磺含量仅0.5%,用它制成的火药稳定性极佳,哪怕在岭南的梅雨季节,也能保持干燥松散的状态。” 李杰的指尖在化验单上轻轻敲击,“尤其是我们正在研发的火箭,对推进药的纯度要求极高。火箭的箭杆细长,推进药一旦受潮结块,燃烧时就会产生不均匀的推力,轻则偏离目标,重则箭体断裂炸膛。岭南矿的硝石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用它提炼的高纯度硝石制成的推进药,燃烧速度稳定,推力均匀,能让火箭的射程提升至少两成,精度也能控制在五尺之内。”
李世民听得眉头舒展,他拿起那张化验单反复查看,忽然指着 “杂质成分” 一栏问道:“这‘明矾含量 1.2%’是何意?会不会影响火药性能?”
“陛下明鉴。” 李杰解释道,“明矾是天然硝石中常见的杂质,普通硝石中含量多在 5% 以上,遇水会产生结晶,堵塞引信。但岭南矿的明矾含量极低,经过简单提纯就能降至 0.3% 以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明矾与皂坊的甘油混合后,能形成一层保护膜,涂在火箭的箭头上,可有效防止锈蚀。” 他从怀中取出两支箭簇,一支布满锈迹,另一支则光洁如新,“您看,这支涂了明矾甘油层的箭簇,在水中浸泡三日仍无锈迹,正是用了岭南矿的副产品。”
李世民摩挲着那支光亮的箭簇,忽然想起去年征讨高句丽时,军中大半箭簇因受潮锈蚀而无法使用的窘境。若这技术能推广开来,不知能减少多少无谓的损耗。他抬眼看向李杰:“如此好物,运输却是难题。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陆路崎岖难行,水路又需经珠江、长江、渭水,辗转二十余日,如何保证硝石在运输途中不受潮?”
李杰早有准备,展开一幅海船图纸:“臣已与广州刺史商议,特制了五十艘密封货船。船仓内壁铺有三层桐油帆布,底层垫着生石灰防潮,硝石装入双层陶罐中,罐口用蜂蜡密封。这样即便在海上遇到阴雨天气,也能保证硝石干燥。” 他指着图纸上的通风孔,“船仓两侧设有可调节的通风口,根据湿度开合,既能防潮又能散热,避免硝石因闷热变质。”
“海船之事,司农寺可协调。” 李世民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让广州港拨出专用码头,由你派去的人负责装卸。沿途各州府需提供补给,不得刁难。”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广州港,“只是这远洋运输,风险不小吧?”
李杰心中一动,知道皇帝这是默许他涉足海运。他躬身道:“臣已训练了两百名熟悉海路的水手,都是岭南本地渔民出身,熟知南海季风规律。他们还掌握了用 pass 辨别方向之术,即便在大雾天气也不会迷失航线。” 他故意说出 “pass” 这个新词,看着李世民眼中闪过的好奇,“这是一种能指示南北的仪器,用磁石制成,无论船只如何颠簸,指针始终指向南方,比观星测向更可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