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蹲在清风山山洞军火库的石板地上,手里把玩着一颗磨得发亮的步枪子弹,唾沫星子随着他的话茬子溅在满地的木箱上。
“都给老子看仔细了!这玩意儿是保命的本钱,少一颗都得扒了你们的皮!”
洞口漏进的阳光斜斜切过尘埃,照亮了靠墙立着的两挺重机枪。
最左边那挺马克沁重机枪裹着层深褐色的油布,枪管上的散热筒布满细密的锈迹,却仍透着慑人的沉劲。
张大胆伸手掀开油布,金属摩擦声在山洞里格外清脆:“云龙哥,这挺马克沁是从大军阀吴佩孚残部手里缴的,7.92毫米口径,水冷式冷却,带了十条250发弹带,都是原厂的毛瑟尖弹,还有两箱备用枪管,就是散热筒得常换水,打久了能煮鸡蛋。”
李云龙踹了脚旁边的木箱,木屑簌簌往下掉:“废话!老子用就是这玩意儿吓走刘川的清乡队的,一挺马克沁压得刘川抬不起头!这枪理论射速600发每分钟,真是败家玩意儿!张大胆,这枪交给你,实际打起来得悠着点,不要给老子打穷了。”
张大胆兴奋的应了一声,“哎!”
李云龙忽然想起什么,扭头对王二柱说,“把那挺三十节式扛过来。”
勃朗宁三十节式重机枪被两个壮汉抬到中间,枪身上的烤蓝在暗处泛着幽光。
这挺枪是汉阳兵工厂仿造美国M1917的产物,因民国十年十月十日定型得名,枪身刻着模糊的“汉造”字样。
“7.9毫米口径,表尺射程2000米,实际能打准的也就1000米内。”李云龙摸着枪身的散热片,“比马克沁轻了十斤,不用老扛着水桶跑,就是弹带得用帆布的,容易受潮。五箱子弹,每箱500发,混着尖弹和圆弹,够你二柱打一场恶仗了。”
李云龙带人向前走,步枪堆在角落,最显眼的是三十支汉阳造,枪身刻着“光绪二十九年”的字样,7.92毫米口径,枪长1.25米,枪托处磨得发亮。
“这玩意儿皮实,有效射程400米,就是装弹得手动退壳,打快了容易卡壳。”李云龙拿起一支掂量着,“子弹还有八百发,都是复装弹,底火有点弱,得使劲扣扳机。”
在汉阳造步枪旁边还躺着五支莫辛纳甘,枪身细长,枪管上刻着俄文字母,“水连珠”的绰号不是白来的,7.62毫米子弹声音脆,射程比汉阳造远50米,就是子弹金贵,只剩八十发,给清风寨精准射手王老爹他们留着。
再往前走,手枪都挂在洞壁的木架上,最上面一排是八支毛瑟C96,黑沉沉的枪身配着木质枪盒,7.63毫米口径,10发弹仓供弹,其中两支是20发弹匣的M712速射型。
“盒子炮这玩意儿,近战能当冲锋枪使。”李云龙取下一支拉开枪栓,“有效射程200米,实际五十米内最准,子弹还有两百发,都是咱们老铁匠们复装的,就是底火偶尔会哑。”
在毛瑟枪下面挂着四支勃朗宁M1900,银亮的枪身刻着“FN”标志,7.65毫米口径,8发弹匣,被乡亲们叫做“枪牌撸子”,“这是给后生韩旋风孙威风他们留的,射程50米,打出去没声音,适合摸哨。”
最靠里的木箱里装着民间搜罗的猎枪,五支单管猎枪和三支双管猎枪,枪管锈迹斑斑,口径多是12号。
“这些玩意儿打霰弹,二十米内喷出去跟撒胡椒面似的。”李云龙拿起一支双管猎枪,扳机处缠着布条防滑,“霰弹有三十发,都是铁砂和铅弹混的,打兔子还行,打人得贴脸放。留着给守粮仓的兄弟用,装弹慢,但动静大,能吓唬人。”
仓库弹药箱在墙角堆成小山,秀芹做出了统计:7.92毫米步枪弹装了二十箱,每箱1000发,其中一半是复装弹;7.62毫米莫辛纳甘弹装在木箱里,贴着俄文标签,只剩三箱;手枪弹分两堆,毛瑟7.63毫米弹装了五盒,每盒50发,勃朗宁7.65毫米弹三盒,还有一箱散装的猎枪霰弹,用油纸包着,能看出铁砂的颗粒。
李云龙蹲在弹药堆前,“重机枪子弹省着用,步枪弹给自卫队配足,手枪弹留着近战,猎枪……要是有不长眼的地主团练敢来犯,就用霰弹给他们洗洗脸。有这些家伙事儿,清风山就是块硬骨头,谁来啃都得崩掉牙!”
盘点完枪支弹药,李云龙下一个关心的就是粮食。
清风山的粮仓藏在山腰的石窟里,洞口用伪装的柴草遮掩,掀开时一股混合着谷物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云龙叉着腰站在石窟中央,看着满地堆积的粮食,喉咙里发出满意的呼噜声:“他娘的,土匪头子华南虎这龟孙倒是真会整粮仓!”
在石窟左侧堆着去年丰收的土豆,用草绳袋分装着,足有五十袋。
李老栓扯开一袋,露出里面拳头大小的土豆,表皮带着泥土,偶尔有几个发了芽,被老栓顺手剜掉了芽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亮剑1926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之亮剑1926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