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晨,寒霜还凝结在枯黄的草叶上,李浩然像往常一样,裹紧外套,踏着晨露走向猪圈。
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第一项工作。
此时的猪圈里,算得上是“猪丁兴旺”:
两头正值壮年的母猪,两头负责配种的公猪,还有一窝活蹦乱跳的二十只育肥猪崽。
猪崽们哼哼唧唧地挤在母猪身边,为这清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气。
按照李浩然原有的计划,无论这一胎生下多少猪崽,他都只会精选出十五只体质最好的进行半年的育肥。
其余的那些,会在养到一定重量后,果断屠宰掉,变成大家碗里的油荤。
这是资源有限条件下最理智的选择。
他的目光投向旁边单独圈开的五只半大猪仔,它们原本的命运早已注定,再过不久,就会成为熏肉或者炖锅里的主角。
然而,方牧前天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养殖规模”的构想,改变了这五只猪的命运。
李浩然叹了口气,弯下腰,将它们的饲料配给重新调整到和那些“重点培养”的育肥猪同一标准。
“算是又能多活一阵子咯。”
他对着那几只懵懂无知、只顾埋头抢食的猪仔喃喃自语。
眼下只是多了五张嘴,对李浩然来说工作量增加有限,清理猪圈、准备饲料,依旧是他一个人一趟就能搞定的事情。
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方牧的设想真的能够实现,将养猪规模恢复到甚至超过这个小型养猪场原本的设计容量,那光靠他一个人一双手,是绝对不可能的。
到时候,要么增加可靠的人手,要么想办法弄到一些自动化的饲养设备……
想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景象,李浩然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满是期待。
麻利地收拾完猪圈,将工具归置整齐,李浩然回到宿舍,仔细地换下沾染了气味的外衣,堆在一旁。
然后将身上认真清洗了一番,确保身上没有留下什么味道,这才走向灶房准备吃早饭。
刚一推开灶房的门,一股混合着面食香气和肉汤热气的暖流便扑面而来。
大伙儿基本都已围坐在桌旁,但注意力却并不全在食物上。
只见王小磊被方牧、周延铮和白池三人围在中间,餐桌中央摊开着那叠关于水电站的资料,上面已经被铅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看得出王小磊在这上面投入了不少的心血。
“磊哥,所以你的初步判断是,”
方牧用手指着资料上的一个结构图,总结道,
“这个水电站属于规模较小、结构相对简单的径流式水电站,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依赖程度很低,因此我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修复并重新运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没错,”王小磊推了推眼镜,肯定地点头,
“它跟现在主流的那种依赖复杂电脑程序和精密传感器的中大型水电站完全是两码事。想靠我们维修几乎不可能的,零件坏了都没处找。”
“那磊哥,你心里有底吗?大概几成把握?”郑凡凑过来,关心地问。
“这个嘛,”王小磊习惯性地保持了技术人员的谨慎,
“没到现场亲眼看到发电机组和水轮机的实际情况,谁也不敢打包票。但只要这两大核心部件没有遭受不可逆的损坏,比如严重锈蚀或者变形,修复的希望就很大!”
虽然他话说得留有余地,但方牧还是从他微微发亮的眼神和笃定的语气中,捕捉到了强烈的自信。
“好了好了,快把那些纸笔收起来。先吃饭,天大的事情也等吃完再说!”
系着围裙的大伯母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锅盔走过来,不由分说地打断了他们的讨论。
王小磊闻言,赶紧小心翼翼地将资料收拢起来。
方牧也发话:“行,那就先吃饭。吃完咱们去指挥中心,正式开会研究一下去水电站的具体行动计划。”
一听到“开饭”二字,郑凡立刻把水电站的事情抛到了脑后,敏捷地窜到大伯母身边,满脸堆笑地递上自己的空碗,嘴上像抹了蜜一样:
“大伯母辛苦啦!多来点肉,少要点萝卜哈!”
他那点小心思,全都写在了脸上。
最近气温骤降,大伯母特意起了个大早,用珍藏的排骨和地里新收的白萝卜炖了这么一锅汤,给大家驱寒暖身。
她看着郑凡那馋样,故意板起脸,接过他的碗,舀了满满一大勺萝卜,只在最上面象征性地放了两块排骨。
郑凡接过碗,看着几乎被萝卜淹没的两小块肉,脸瞬间皱在一起,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低着头,蔫头耷脑地往餐桌走。
“噗嗤,”大伯母没忍住笑出声,
“好啦,不逗你了!小凡,那碗是我的,这碗才是你的!”
说着,她变戏法似的又拿出一个碗,里面堆满了炖得软烂、香气扑鼻的排骨,肉量十足。
郑凡的表情立刻由阴转晴,笑得见牙不见眼。
但他接过碗时,瞥见大伯母手里那碗几乎全是萝卜的汤,动作顿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