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牧六人则是来到旁边用来招待“蚂蚁”过路成员的宿舍里面开会。
王小磊径直走到桌前,小心翼翼地将那叠宝贵的资料翻到水电站平面图那一页,平整地摊开。
方牧则默契地从一旁抽屉里拿出备用的纸和笔递了过去。
王小磊接过笔,在白纸上绘画起来:“根据资料,我们可以把这个水电站粗略地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他首先在纸上画出一条蜿蜒的河流,随即在上游峡谷位置勾勒出一个长条形结构:
“首先,是上游峡谷里的这个堰坝。
大约十米高,根据描述是岩石垒砌加混凝土加固的结构,坝体中央是钢制的弧形闸门。
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河水,抬高水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库容的小型水库,为发电提供稳定的水头和流量。
旁边这个,是泄洪道,确保在丰水期能将多余的水量安全排泄掉,防止洪水漫过坝顶,这是大坝安全的关键。”
他的笔尖移到堤坝左侧,画了一个入口标志:
“这里是进水口。按照常规设计,入口处应该安装有巨大的、可以整体抽出的钢制拦污栅。
它的作用是引导水流进入后面的压力管道,同时过滤掉树枝、杂草之类的大型漂浮物,防止它们损坏后续的发电机组。”
接着,他在纸张下方,代表山脚的位置,画了一个方形建筑:
“这里,是发电厂房,是整个水电站的心脏。资料显示,发电机大厅里配备了两台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这是我们能否恢复供电的根本所在。”
最后,他在厂房旁边点了几个小方块:
“厂房旁边,配套有员工宿舍、一个维修车库,以及一个仓库。这些附属建筑,很可能藏着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者备用零件,甚至可能成为我们未来驻扎的临时据点。”
王小磊放下笔,介绍完毕。
其余五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简易却信息量巨大的图纸上,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片刻后,周延铮率先开口,手指点了点厂房区域:
“单从防御角度看,这确实是个理想的地点。依托水电站原有的坚固厂房,稍加修缮和加固,就能形成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钢筋混凝土结构,比我们现在的石料厂可是要结实。”
“没错,”王小磊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兴奋,
“而且维修车库和仓库里,很可能找到我们急需的工具、备件,甚至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有小型发电机之类的器械,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那么,看来对于前往水电站进行实地勘察这个决定,大家都没有异议了。”
方牧环视众人,见无人反对,便进入下一个议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此次行动的人员构成和出发时间。”
他清了清嗓子,提出自己的方案:“我先说说我的想法。我计划组建一支八人行动小队。”
“八个人?除了我们六个,再加上江子轩和方叔?”
郑凡立刻接口问道,在他想来,据点里能外出执行危险任务的男性,满打满算也就这八个人了。
方牧却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我的意思是,我们六个,再加上从‘蚂蚁’那里临时雇佣两名士兵,协助我们这次行动。”
“雇佣士兵?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了?”
李浩然微微皱眉,指着资料上标注的丧尸分布情况说道,
“这上面不是写着水电站周边区域的丧尸分布数量不多吗?”
“我的浩然哥,这可不是打游戏,角色死了还能读档重来。”
方牧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现在手头积攒了一些‘蚂蚁币’,正好可以用来购买这份额外的安全保障。
你和磊哥长期负责内勤和技术,野外探索和遭遇战的经验相对较少。
万一路上或者在水电站遇到突发状况,我们安防组四个人自保或许没问题,但要分心保护你们,恐怕会力不从心,容易出纰漏。”
王小磊和李浩然听完方牧直白却中肯的分析,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反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在于技术和后勤,这也是养猪场当时召开大会进行分组的原因。
术业有专攻,在危机四伏的野外,他们两个的战斗和应变能力确实无法与方牧等人相比。
“我赞同方牧的方案。”
白池表态道,他作为军校毕业生,更理解团队协作和安全冗余的重要性,
“多两个专业火力点和有经验的战士,能极大提高容错率,这不是浪费。”
周延铮也紧随其后表示同意。
雇佣两名“蚂蚁”士兵的提议就此敲定。
得益于多次外出探索积累的经验,以及此次从“蚂蚁”购买到的详尽情报,后续的行动计划制定得非常顺利。
行动时间被定在三天之后,主要目标是对水电站进行实地勘察,评估修复发电的可行性、难度以及所需资源。
“只要天气不发生剧烈变化,计划就不做大的调整。”方牧最后总结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末日来临: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