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太祖高皇帝第四子,燕王朱棣!今日,奉天靖难!”
“奉天靖难” 四个字,如同平地惊雷,炸响在北平的夜空!
朱棣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身在灯火下寒光一闪,直指南方应天府的方向,厉声宣告:
“我今日举义兵,非为一己之私,实乃为清除君侧奸佞,以安社稷,以救万民,以复太祖之旧制!誓诛齐泰、黄子澄,以清君侧!”
“清君侧!靖国难!” 姚广孝适时地扬声高呼,声音穿透了喧嚣。
“清君侧!靖国难!” 张玉、朱能等将领齐声附和。
“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
数万名燕军将士,举起手中的武器,振臂高呼,声浪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北平城,仿佛要将这夜空撕裂!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狂热的火焰,心中充满了为 “大义” 而战的决心。
朱棣看着这沸腾的场面,心中激荡。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历史的车轮,已经被他彻底推向了另一条轨道。他不再是那个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的燕王,而是举起 “靖难” 大旗,向建文朝廷宣战的 “叛逆” 之师的领袖。
“诸将听令!” 朱棣收剑回鞘,转身面对众将,语气恢复了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在!” 众将齐声应道,单膝跪地,等待命令。
“张玉听令!”
“末将在!” 张玉上前一步。
“命你即刻率军,包围北平布政使司衙门及都指挥使司,捉拿逆贼张昺、谢贵!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末将领命!” 张玉领命,起身大步流星而去。
“朱能听令!”
“末将在!” 朱能出列。
“命你率部控制北平九门,封锁城门,严禁任何人出入,肃清城内朝廷余孽,安定民心!”
“末将领命!” 朱能也应声而去。
“陈亨、张武听令!”
“末将在!” 两位将领上前。
“命你二人即刻接管北平城防,加强戒备,防止城外宋忠等部异动!”
“末将领命!”
“丘福、谭渊听令!”
“末将在!”
“命你二人整顿兵马,明日一早,随本王誓师出征!”
“末将领命!”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众将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整个燕王府,乃至整个北平城,都在这一刻,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姚广孝走到朱棣身边,双手合十:“王爷,‘靖难’大旗已举,北平城内,当速速安定。待擒获张、谢二人,示众于城,可安军民之心。”
朱棣点点头,目光深邃:“大师所言极是。北平,是我燕军的根本,必须万无一失。” 他看向姚广孝,“接下来,我们面对的,将是整个朝廷的大军。南方兵力雄厚,粮草充足,我们的路,绝不会平坦。”
姚广孝微微一笑:“王爷放心。天道循环,民心向背,已在我军。朝廷虽大,然新君仁柔,文臣不知兵,武将多庸才。黄子澄、齐泰之流,纸上谈兵,胸无大略。只要我军上下一心,用兵得当,何愁大事不成?”
朱棣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知道姚广孝说的是事实,但也知道历史上靖难之役的艰难。那是一场历时四年,几度生死的血战。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知识和对历史走向的预知,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历史,从今夜起,已经改变了。
“大师,” 朱棣沉声道,“第一步,是尽快控制北平周边,稳定后方,然后…… 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开平的宋忠。”
姚广孝眼中精光一闪:“宋忠虽拥兵三万,但兵多为燕王旧部,其心不一。王爷只需略施小计,动摇其军心,可一战而定。”
朱棣嘴角露出一丝冷冽的笑容。他自然记得,历史上,正是利用宋忠军中多位北平、永平旧部家属的关系,散布谣言,称其家人已被朝廷杀害,导致宋忠军心动摇,一战即溃。这一招,他自然要用上。
“好!” 朱棣点头,“就依大师之计。待北平安定,本王便亲率大军,迎击宋忠!”
……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