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建文二年冬,朔风渐起,塞北的寒意已悄然弥漫至北平城下。经历了济南城下的顿挫与诈降计的惊魂,燕军主力虽无损筋骨,却也锐气稍挫,更兼粮草补给在南军的坚壁清野下日益艰难。济南城头铁铉那 “太祖高皇帝神牌” 的阴影,以及盛庸、平安等人率领的南军主力在山东一线的严防死守,如同两堵高墙,挡住了燕王朱棣南下的步伐。
北平,燕王府承运殿内,气氛凝重。炭火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噼啪作响,却驱不散众将眉宇间的忧色。朱棣端坐主位,身着玄色劲装,面容沉静,目光深邃。他不再是那个金銮殿上口出狂言的 “逆子”,数年的戎马生涯,已然将他磨砺成一位真正的统帅,杀伐决断,不怒自威。只是此刻,他手中摩挲着一枚仿制的现代打火机 —— 这是他穿越带来的唯一 “实物”,也是他偶尔寄托思绪、汲取力量的秘密。
“诸位,” 朱棣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济南未克,盛庸、平安猬集山东,李景隆虽屡败,然朝廷根基尚在,源源不断的粮草兵源仍在向南线输送。我军若一味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粮道堪忧,此乃取败之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下诸将:张玉沉稳,朱能勇猛,丘福粗犷,谭渊桀骜…… 皆是他靖难以来的左膀右臂。
“上师之计,‘扰敌之策’,诸位以为如何?” 朱棣抛出了核心议题。
道衍和尚一袭缁衣,静立一旁,仿佛入定老僧,闻言只是微微颔首,示意由燕王定夺。
张玉首先出列,躬身道:“殿下,上师之策甚善!我军兵力本就少于南军,若与彼堂堂正正决战于坚城之下,实为不智。若分遣奇兵,扰其后方,断其粮道,乱其部署,使南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则我军可寻机歼敌主力,或直捣黄龙,此乃釜底抽薪之举!”
朱能也慨然道:“张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愿领兵一支,直插南军腹地,搅他个天翻地覆!”
众将纷纷附和,之前因济南受挫而略显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眼中重新燃起了战火。
朱棣见状,心中稍定。他知道,这个时代的将领,虽然缺乏现代战略思想,但对于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 的理解并不逊色。他要做的,只是将道衍的宏观构想,用更具体、更符合这个时代战争逻辑的方式细化,并赋予其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好!” 朱棣猛地一拍案几,站起身来,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 —— 这地图是他根据记忆和搜集到的情报,结合现代地理知识,亲自指导绘制的,比朝廷军用的更为精准和详细。
“传我将令!” 朱棣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威严,“我军主力,暂屯北平、保定一线,休整补充,示敌以弱,麻痹南军,使其以为我军经济南之败,已无力南顾。”
“同时,分遣三路奇兵,南下袭扰!”
他用手指点在地图上:
“第一路,” 朱棣指向山东与河南交界地带,“命都指挥佥事谭渊为主将,率领轻骑五千,配以部分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兵,携带充足的干粮和少量攻城器械,从保定出发,隐蔽行军,绕过南军主力防线,直插山东东昌、兖州,以及河南归德、开封府境。”
“谭渊听令!” 朱棣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
“末将在!” 谭渊虎目圆睁,抱拳应道。
“你此去,非为攻城夺地,” 朱棣强调,“首要任务是‘扰’!袭扰南军粮道,烧毁其粮仓,破坏其驿站;次要任务是‘乱’!打击地方官府,散播流言,动摇民心,使地方不敢安心为朝廷输送粮饷;第三,相机行事,若遇小股南军或地方团练,可坚决歼灭,缴获物资,壮大自身!记住,务必保持机动,避实击虚,切勿恋战,更不可被南军主力缠住!”
“末将领命!定不辱使命!” 谭渊沉声应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种无拘无束、四处冲杀的任务,正对他的胃口。
“第二路,” 朱棣的手指移向更南方,靠近南直隶方向,“命北平都指挥同知李远为主将,率领精骑三千,皆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配备最好的战马。”
李远身材不高,但眼神灵动,透着一股机灵劲儿,闻言上前一步:“末将在!”
“李远,你此去任务更为艰巨,也更为隐秘。” 朱棣语气凝重,“你率部从北平西南出发,经太行山小道,秘密潜入真定、顺德以南,伺机穿过南军的封锁线,直插河南、山东、南直隶三省交界的要冲地带,如徐州、宿州等地。”
“你的任务,” 朱棣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是‘探’与‘联’。‘探’,就是搜集南军在中原腹地的兵力部署、粮道走向、朝廷动向等情报,及时传回;‘联’,则是利用朝廷削藩以来,地方藩王旧部、对建文新政不满的士绅豪强,乃至被建文迫害的功臣之后,秘密联络,或策反,或争取其暗中支持,为我军日后南下埋下伏笔!若有机会,亦可效仿谭渊部,进行小规模的破袭,但切记,你的核心是情报与策反,不是攻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