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燕军上下,也震动了整个山东战场乃至远在南京的建文朝廷。燕军营地内,一扫济南顿挫以来的沉闷之气,士气空前高涨,将领们求战欲望强烈,纷纷请战,要求乘胜南下,一举攻克济宁,直捣济南,活捉盛庸。
朱棣却异常冷静。他深知,一场局部的胜利并不代表全局的扭转。盛庸仍手握重兵,占据着济南、济宁等坚城要地,南军的整体实力依然在燕军之上。骄兵必败,这是他从现代历史知识中汲取的血的教训。
汶上城内,原陈晖的中军大帐已被改为燕军的临时统帅部。朱棣端坐主位,案几上摊开着一幅详尽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双方的兵力部署、粮道、河流、山川。张玉、朱能、丘福、谭渊等核心将领肃立两侧,脸上都带着胜利的喜悦和期待。
“诸位,” 朱棣开口,声音沉稳,“汶上一战,我军歼灭陈晖所部,缴获颇丰,大涨我军士气,此乃天助我也。然,盛庸主力尚在,济南、济宁未克,朝廷援军亦在途中,我等切不可因此小胜而骄纵轻敌。”
他的目光扫过众将,带着一丝威严:“陈晖虽败,但其残部或有逃散至济宁者,盛庸必然已经知晓我军主力动向。济宁乃运河重镇,粮草丰足,城池坚固,盛庸若遣重兵把守,我军强攻,未必能速胜。”
谭渊性子最急,忍不住出列道:“殿下!末将以为,我军新胜,锐气正盛,何不一鼓作气,直扑济宁?即便盛庸设防,我军亦可凭借士气,一举破城!”
朱棣摇了摇头:“谭将军勇则勇矣,然未免太过轻敌。济宁不同于汶上,其城防远非汶上可比。盛庸非李景隆之流,其用兵稳健,若他收缩兵力,凭城固守,我军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粮草不济,反为不美。”
张玉赞同道:“殿下所言极是。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我军利在速战,若与盛庸相持于济宁城下,正中其下怀。当务之急,是引诱盛庸出城,寻机与之决战,彻底击溃其主力,方能一劳永逸。”
朱能也道:“张将军所言有理。末将愿率一部为先锋,前往济宁城下挑战,诱敌出城!”
朱棣看着地图,手指在济宁与济南之间缓缓移动,沉吟不语。他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老谋深算的盛庸主动走出坚城,落入自己的圈套。盛庸经历了多次与燕军的交锋,深知燕军骑兵的厉害,尤其是在平原旷野上,南军步兵往往难以抵挡。若无十足的把握和有利的地形,盛庸绝不会轻易与燕军展开野战。
“济宁……” 朱棣喃喃自语,“盛庸会如何部署?他丢失汶上,右翼暴露,必然会加强济宁的防御,同时警惕我军北上攻击济南,或南下切断其与徐州方向的联系。”
他忽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有了!盛庸虽稳,却也刚愎。汶上之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朝廷必有问责。他急于挽回颜面,证明自己。我等不妨……”
朱棣压低声音,向众将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张玉、朱能等人听着,脸上渐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纷纷点头称妙。
“妙计!殿下此计,定能引蛇出洞!” 朱能兴奋地说道。
“好!就依此计行事!” 朱棣一拍案几,站起身来,下达了命令。
“谭渊听令!”
“末将在!”
“你率本部兵马,即刻出发,向南佯动,做出欲袭取徐州,切断南军后路,威胁南直隶腹地之态。动静越大越好,务必让盛庸相信你部是我军主力!”
“末将领命!” 谭渊精神一振,他就喜欢这种虚张声势、四处冲杀的任务。
“朱能听令!”
“末将在!”
“你率精骑五千,携带部分缴获的南军旗帜军械,伪装成陈晖败兵,向济宁方向移动,沿途散布‘燕军主力北上,欲回师北平休整’的谣言,引诱济宁守将出城追击。”
“末将领命!” 朱能领命,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张玉、丘福,” 朱棣转向二人,“你二人随本王统领主力,偃旗息鼓,秘密向济宁西北方向运动,隐蔽集结于运河西岸的嘉祥县(今山东济宁嘉祥县)境内,待济宁守军中计出城,我军便迅速渡河,直捣济宁空虚的城池!”
“若盛庸不上当,或济宁守将坚守不出呢?” 张玉沉声问道,这是计划中最大的变数。
朱棣微微一笑:“若济宁守将坚守不出,朱能便持续示弱,引诱其出城。若盛庸本人不上当,至少也能让他惊疑不定,分兵防备徐州和济宁,使其兵力更加分散。届时,我军或可寻机绕过济宁,直趋济南,打他个措手不及!总之,要让盛庸跟着我们的节奏走,而非我们被他牵着鼻子!”
众将领命,各自行动起来。
一时间,汶上周边仿佛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戏。
谭渊部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向南奔驰,沿途旌旗招展,烟尘滚滚,逢州过县,大肆宣扬燕王殿下将亲率主力,南下徐州,直取南京!闹得徐州方向的南军心惊胆战,连忙向济宁的盛庸告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