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内的硝烟虽已渐渐散去,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与火药的气息,混杂着江南春日特有的湿润水汽,形成一种奇特而令人心悸的味道。这座曾经富甲天下、风流繁华的淮左名都,如今已成为燕王朱棣大军南下的前沿堡垒,城楼上飘扬的 “燕” 字大旗,在江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一个新时代的迫近。
燕王朱棣的帅帐,便设在扬州府衙之内。府衙经过战火洗礼,虽有破损,但主体尚存,透着一股威严与沧桑。此刻,帅帐内灯火通明,比往日更加明亮,仿佛要驱散所有的阴霾与不确定性。朱棣身着一袭玄色织金蟒袍,外罩软甲,面容沉静如水,正站在一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那条横贯南北的墨绿色水带 —— 长江。
舆图之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道路,以及代表双方兵力的各色小旗。扬州已被鲜红的 “燕” 字旗稳稳占据,而在长江南岸,从东到西,京口(今镇江)、常州、丹阳、溧水、采石矶,直至太平府(今当涂),则布满了代表南军的蓝色小旗,尤其是在京口和采石矶两处,蓝色小旗更为密集,显然是南军重点布防的区域。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此刻却成了横亘在朱棣大军面前的最后一道天堑。渡过长江,便是一马平川的江南平原,金陵城(今南京)便近在咫尺,建文帝朱允炆的朝廷已是摇摇欲坠。但这 “天堑” 二字,分量千钧,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皆望城兴叹,饮恨江边。
朱棣的手指轻轻点在舆图上的长江江面,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那江水的汹涌与冰冷。他的脑海中,不仅浮现出眼前的军事态势,更闪过后世历史中无数次渡江战役的成败兴衰。他深知,此战,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向。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殿下,” 帐外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是中军副将张玉。自东昌之战后,张玉愈发沉稳持重,已是朱棣麾下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进来。” 朱棣头也未回,依旧凝视着舆图。
张玉掀帘而入,抱拳道:“启禀殿下,水军统领周岳将军求见,有要事禀报。”
“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一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带着浓重水乡口音的将领大步走入帐中,他便是朱棣从北平带来的少数水军骨干之一,周岳。周岳原本是北平附近的运河漕军将领,熟悉水性,靖难起兵后,被朱棣委以组建水军的重任,一路南下,虽未有惊天动地之功,但也保障了大军的粮道畅通,并收拢了不少南军溃散的船只和水手。
“末将周岳,参见殿下!” 周岳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周将军免礼,起身说话。” 朱棣转过身,目光落在周岳身上,“江面情况如何?船只征集与修缮的进度,可还顺利?” 这是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船只,一切都是空谈。
周岳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启禀殿下,托您的洪福,经过连日来的努力,成果颇丰!末将已派人将扬州府库及沿江各码头所有能找到的船只尽数征集,共计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其中,有原扬州水师的小型巡江船二十余艘,虽不甚精良,但稍加修缮,亦可用于作战。其余多为内河漕运船、商船、渔船,大小不一。”
“三百余艘……” 朱棣沉吟道,眉头微蹙,“数量上,似乎仍显不足。我军步骑主力不下十万,加上随军民夫,要一次性或短时间内渡过长江,这些船只恐怕……”
周岳连忙道:“殿下明鉴!末将岂敢怠慢。这三百余艘,只是目前已集中到扬州城外扬子津码头的。末将已分遣多路人员,沿江北岸东西搜索,东至泰州、通州(今南通),西至和州、滁州,凡有船只,无论官私,一律重金征集,或暂借,许诺战后加倍奉还。同时,末将还派人深入民间,寻访熟悉长江水性的船工、舵手、渔民,许以重赏,不少水性精湛之士闻风而来,已招募到千余人。”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激昂:“更重要的是,昨日傍晚,我军斥候回报,驻守在六合县瓜埠镇的南军水师一部,其将领见我军势大,又听闻殿下仁德,不愿为朱允炆殉葬,已暗中派人联络,愿献船投降!其所部大小船只约五十余艘,皆是能在长江行驶的中型战船!”
“哦?”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此事当真?可曾核实?”
“末将已派心腹之人与对方接洽,献上其副将的信物,所言非虚。此人乃南军水师都督佥事陈瑄的部下,因不满陈瑄拥兵自重、观望不前,又惧我军兵锋,故愿率先投诚。” 周岳连忙解释。
朱棣心中一动,陈瑄!这个名字他记得。历史上,正是这位南军水师的最高指挥官之一,在关键时刻率领数万水师、千余艘战船投降了自己,使得长江天堑不攻自破,为自己顺利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现在,历史的惯性又开始显现了?虽然这次是其部下先降,但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