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的洛杉矶,训练馆的通风扇嗡嗡作响,将午后的燥热空气搅得流动起来。科比站在三分线外,抬手投出今天的第150记三分球,篮球空心入网的声音在空旷的场馆里格外清晰。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篮球,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印有“Lakers”字样的训练服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这是他连续第三周加练到傍晚,只为了一个目标:用实力守住自己日渐稳定的出场时间。
全明星周末结束后,湖人的轮换阵容悄然发生了变化。科比的出场时间从赛季初的15分钟,稳步提升到28分钟,不仅超越了范埃克塞尔的22分钟,还成为球队仅次于埃迪·琼斯的“第二替补得分点”。数据不会说谎:过去10场比赛,科比场均拿下12分4助攻1.2抢断,投篮命中率47%,三分命中率38%,尤其是在“衔接段”(主力下场、替补上场的过渡时间),他多次带领替补阵容追分甚至反超,成为湖人板凳席上最可靠的得分点。
但这份“进步”,却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一个新秀场均出场28分钟,这不符合联盟惯例。”在对阵国王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范埃克塞尔突然向记者抛出这句话,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湖人是一支有传统的球队,应该给老球员更多尊重,而不是让一个刚打了半个赛季的菜鸟抢占出场时间。”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引发外界争议。有媒体支持范埃克塞尔,认为“新秀应该从替补末端做起,不该过快上位”;也有媒体反驳,认为“NBA是靠实力说话的联盟,科比的表现配得上更多出场时间”;甚至有球迷在斯台普斯中心外举着“范埃克塞尔嫉妒科比”的标语,让这场“轮换之争”变得愈发激烈。
消息传到训练馆时,科比正在和戴夫一起做核心力量训练。埃迪·琼斯拿着报纸走过来,皱着眉头递给科比:“范埃克塞尔这话说得有点过了,你别往心里去。”科比接过报纸,头版标题赫然写着——《范埃克塞尔炮轰科比:新秀不该占太多出场时间》,下面还配着范埃克塞尔皱眉的照片。
他快速扫完报道,把报纸叠好放在一边,继续做着平板支撑,语气平静:“没事,他有他的想法,我做好自己就行。”
埃迪·琼斯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里有些惊讶。换做其他新秀,面对老球员的公开质疑和外界的争议,早就慌了神,可科比却像没事人一样,依旧把所有精力放在训练上。他不知道的是,科比心里比谁都清楚:在NBA,口水战毫无意义,只有赛场上的表现,才能真正击碎质疑。
训练赛开始后,范埃克塞尔故意在场上表现出“敌意”——科比持球时,他的防守动作比平时更凶狠,甚至有几次故意用身体碰撞科比;科比传球时,他也会故意大喊“传球失误”,试图打乱科比的节奏。队友们都看出了不对劲,训练馆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但科比没有被影响。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打球:面对范埃克塞尔的凶狠防守,他用更灵活的变向突破化解,甚至在一次快攻中,连续晃过范埃克塞尔两次,轻松上篮得分;看到队友有空位,他依旧毫不犹豫地传球,帮助埃迪·琼斯和霍里命中三分。训练赛结束时,科比拿下22分8助攻,带领自己的队伍赢了15分,而范埃克塞尔则因为心态失衡,出现了4次失误,仅拿下8分。
“科比,你刚才那个突破太漂亮了!”训练结束后,霍里拍着科比的肩膀说,语气里满是佩服。科比笑了笑,擦了擦汗:“只是正常发挥而已,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他没有提范埃克塞尔的故意针对,也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收拾好训练装备,转身去了力量房——他知道,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让质疑声彻底消失。
接下来对阵开拓者的比赛,成了科比回应质疑的“试金石”。比赛开始前,禅师在更衣室里宣布轮换阵容:“第一节末段,科比替换范埃克塞尔上场。”范埃克塞尔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却也只能点头答应。
第一节末段,科比替补登场时,湖人以25-31落后6分。范埃克塞尔坐在替补席上,双手抱胸,眼神里带着一丝“看好戏”的意味。但科比没有给他机会——他一上场,就用一记精准的长传,找到了快下的埃迪·琼斯,帮助琼斯完成扣篮,缩小分差;接下来的回合,他又在弧顶吸引防守,分球给底角空位的霍里,霍里命中三分,将分差缩小到1分。
第二节,科比彻底掌控了衔接段的节奏。他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分,而是专注于组织和传球:看到奥尼尔在篮下卡位,他用击地传球绕过防守,让奥尼尔轻松扣篮;看到范埃克塞尔上场后急于表现,他故意放慢节奏,用耐心的传球打乱开拓者的防守。本节单节,科比送出5次助攻,没有一次失误,帮助湖人打出32-18的攻击波,在半场结束时以57-49反超8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96:科比的第二人生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96:科比的第二人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