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岁月,仿佛被拉长的丝线,看似缓慢,却在不知不觉间编织出变化的纹路。萧无涯的身量抽高了些许,虽依旧清瘦,但常年修习《养气诀》和基础剑式,让他的筋骨结实了不少,眉宇间褪去了初来时惊弓之鸟般的惶恐,多了几分沉静与韧劲。那枚贴身佩戴的磨血石子,温润的微光出现得愈发频繁,已成为他生活中一个沉默而令人安心的伙伴。
这日午后,清虚并未安排练剑或吐纳,而是将萧无涯唤至偏殿那扇唯一能透进充足光线的破旧木窗前。窗外,几株桃树绿叶成荫,投下斑驳的光影。
道人手中拿着一本册子。那并非崭新的道经,而是一本极其古旧、边角磨损严重、甚至有些卷边的线装书册。书封是深蓝色的土布,已洗得发白,上面没有任何字样,只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和一种被反复摩挲后的温润感。
“识字已有段时日,不能总困于眼前方寸。”清虚的声音平淡如常,他将书册递到萧无涯面前,“此书予你。”
萧无涯有些意外,双手接过。书册入手颇有些分量,纸张粗糙发黄,散发着一股陈年的墨香、灰尘以及一丝极淡的、属于清虚身上的清苦药味混合的气息。
他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功法图谱或道德文章,而是一幅笔法古拙却极其精细的山川地形图!图上用蝇头小楷标注着山脉、河流、城池、关隘的名称,线条勾勒出起伏的走向,细致处甚至标明了某些险要的垭口和古道的痕迹。
他好奇地一页页翻下去。这整本书册,竟然是一本极其详实的山川地理志!里面分门别类地记载了九州大地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物产风俗、乃至一些早已废弃的古道和鲜为人知的偏僻小径。文字简洁客观,却包罗万象,仿佛一位沉默的旅人用脚步丈量山河后留下的忠实记录。
“道长,这……”萧无涯抬起头,眼中充满疑惑。给他看地理志?这是何意?
清虚的目光掠过他手中的书册,看向窗外苍茫的远山,语气依旧没有什么波澜:“世间之大,非止苍岚一隅。你既入道途,日后难免行走四方。多识地理,方能辨明方向,不至迷途。”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此书于你,算是个引子。日后你若去山外,能凭它认路,知其所处,晓其险易。”
日后……去山外?
萧无涯的心微微一动。这个念头对他而言,既遥远又陌生。自从来到清风观,他的整个世界便是这山坳、道观、桃树和眼前沉默的道长。“山外”这个词,代表着血色的过往、未知的危险,也代表着一丝极其渺茫的、关于未来的模糊想象。
他低下头,更加仔细地翻阅起来。书中的内容对他而言既新奇又深奥,许多地名闻所未闻,但他看得极其认真。或许是因为道长那句“日后行走四方”,或许是因为少年人天性中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他被那些线条和文字深深吸引,仿佛透过它们,能看到奔腾的大河、巍峨的雪山、无垠的荒漠……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沉浸其中。书页因年代久远而变得脆弱,他翻动的动作小心翼翼。
终于,他翻到了最后一页。
与前面内容丰富详实的书页不同,这最后一页显得异常突兀。它似乎被人为地撕去了一大半,只残留下靠近书脊的、不足三分之一的残页。
残页的边缘粗糙发毛,显然撕裂已久。上面原本应该绘制着另一幅地图,但如今只剩下一些断续的线条和几个模糊难辨的墨点。
然而,就在这残页的最边缘,紧挨着撕裂处的地方,却有一个用朱砂额外标注、极其醒目的地名,虽然笔画因纸张撕裂而略有缺损,但依旧能够清晰辨认——
“蜀山”!
在这两个朱砂小字旁边,还有一个细小的、指向残破边缘之外的箭头标记!
仿佛绘制者生怕后人忽略,特意用如此醒目的方式,指向那被撕去的、未知的广阔区域。
萧无涯的手指顿在了那“蜀山”二字之上。这两个字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穿透纸张,直抵人心。他虽不知蜀山具体是何地,但本能地觉得,这绝非寻常之处。为何独独此地被朱砂标注?那被撕去的部分又记载了什么?这箭头又指向何方?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清虚,眼中充满了探寻与疑问:“道长,这‘蜀山’……还有这后面……”
清虚的目光早已落在那残页之上,对于萧无涯的发现,他似乎并不意外。他的眼神深邃难测,平静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情绪,既无惊讶,也无解释的意图。
他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那残破的书页和朱砂字迹,随即移开目光,重新望向窗外,仿佛那远处的山峦比书中的秘密更加吸引他。
“一本旧书罢了,残缺亦是常事。”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波澜,轻描淡写地将那惊人的发现一语带过,“何处破损,何处标注,无需深究。你只需记住前面所载山川地理,于你日后,足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九幽弑神剑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九幽弑神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