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校阅记
永徽二年秋,皇城北面的北衙校场被晨光染得金亮,南衙十六卫的旌旗与北衙禁军的玄甲连成一片,风卷着“左右金吾卫”“飞骑”的幡旗,猎猎作响。銮驾缓缓停在观礼台旁,唐高宗李治身着赭黄绫袍,玉带束腰,面容温润却藏着帝王的沉稳,指尖轻叩玉圭,目光扫过校场列阵的将士。
“陛下,北衙诸卫已列阵毕,请陛下检阅。”随行的左金吾卫中郎将秦烈上前拱手,他年近四十,明光铠的护心镜磨出浅痕,左额一道刀疤从眉骨延伸至鬓角——那是早年随太宗征高句丽时留下的伤。他肩宽背厚,双手握拳时指节分明,一看便知是常年握刀的老将。
李治颔首,步上观礼台,北衙飞骑校尉苏翊即刻策马出列。这汉子不过二十五岁,穿轻便的乌皮甲,甲缝处绣着暗纹,腰间悬着柄横刀,坐骑是匹河西良马。他翻身下马时动作利落,膝盖微屈行礼:“臣苏翊,率飞骑三百恭迎陛下!今晨已按例巡查皇城四门,无异常。”
“飞骑乃北衙骨干,”李治声音平缓却有分量,“前日朕听闻西市有流民聚集,你与南衙金吾卫如何配合处置?”
秦烈立刻接话:“回陛下,臣已令金吾卫巡防队协同苏校尉麾下飞骑,将流民安置在城东义仓旁,每日派发粟米。苏校尉还特意从飞骑中挑了懂医术的,给老弱瞧病。”
苏翊补充道:“臣麾下队正萧策,昨日还领着百骑去义仓搬运粮草,那小子骑射好,做事也稳当。”
话音刚落,一阵马蹄声急促传来,萧策提着弓奔至台前。他约莫二十岁,穿百骑专属的银边皮甲,左臂系着蜀锦护臂,脸上还带着点少年气,却眼神锐利。见了李治,他单膝跪地,双手捧上一枚箭镞:“陛下,方才在校场试射,这箭镞穿透三层甲片,特来呈给陛下看!”
李治接过箭镞,指尖触到冰凉的铁,笑道:“百骑乃飞骑之锐,萧策,你箭术如此,可愿给朕演示一番?”
萧策眼睛一亮,起身翻身上马,从箭囊抽出三支箭,搭弓拉满。校场东侧的靶心在晨光里泛着白,他手腕微抖,三箭连珠射出,皆中靶心。将士们齐声喝彩,李治也颔首:“好!不愧是从飞骑里挑出的百骑,有当年太宗爷‘百骑护驾’的风范。”
秦烈这时上前一步,语气郑重:“陛下,南衙十六卫近日已按令调整巡防——左右卫守皇城正门,左右威卫协防外郭,臣的金吾卫则加强夜间巡街,与北衙的元从禁军昼夜呼应,绝不让宵小有机可乘。”
李治望着台下整齐的队列,玄甲映着日光,像一片钢铁洪流。他缓缓道:“南衙守外,北衙护内,十六卫与禁军互为表里,方能保长安安稳。秦烈,你是南衙老将,当多提点苏翊、萧策这些年轻人;苏翊、萧策,你们身负北衙重任,更要戒骄戒躁,莫负朕望。”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答,声音震得校场的草叶微微颤动。
銮驾离开时,李治掀开帘角回望,见萧策正领着百骑演练阵型,苏翊在旁指点,秦烈则站在校场边缘,目光扫过每一处岗哨。风卷着幡旗的声音传来,像在诉说这大唐的安稳,藏在南衙十六卫的甲胄里,藏在北衙禁军的马蹄声中,更藏在这些将士护国安邦的初心间。
校阅后第三日,暮色刚漫过皇城朱雀门,西市旁的布政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北衙飞骑队正陈六勒住缰绳,乌皮甲上沾着尘土,粗粝的手掌攥着半截染血的铁尺,往北衙大营奔去。他约莫二十出头,脸膛黝黑,额角还沾着汗,是苏翊麾下最踏实的兵,平日专管坊市外围的巡防。
“校尉!布政坊西口,有三个汉子揣着短刃,见了巡兵就跑,还伤了个坊丁!”陈六冲进营时,苏翊正和萧策检查飞骑的马鞍,听见这话,两人同时摸向腰间横刀。苏翊乌皮甲的腰带束得紧,眉眼间添了几分厉色:“带多少人?往哪跑了?”
“估摸着往坊北的废宅去了,我只带了两个弟兄,没敢追太近!”陈六喘着气,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萧策已翻身上马,银边皮甲在暮色里闪着光:“我带百骑去围堵!定能把人拿下!”
“等等。”苏翊抬手拦住他,转头对帐外喊,“去南衙左金吾卫大营,给秦中郎送信,说布政坊有可疑人等,恐需金吾卫封坊查缉——北衙管内围,南衙管外围,别让他们跑了。”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秦烈已带着金吾卫巡防队赶到。他明光铠的护心镜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左额的刀疤更显沉肃,见了苏翊便问:“废宅的位置摸清了?”
“陈六探过,是处断墙围的院子,只有一个正门,后墙塌了半截。”苏翊指着地图,指尖划过“布政坊北”的标记,“萧策带百骑堵后墙,我带飞骑正门突进,秦中郎您让金吾卫把坊口都封了,别漏了人。”
秦烈颔首,刚要下令,却见一队玄甲兵从坊口奔来,为首的将领穿千牛卫专属的紫袍明光铠,腰悬千牛刀,面容清俊却眼神锐利——是南衙左右千牛卫中郎将林砚,年方三十,原是太宗时期百骑出身,因善断案,被调去千牛卫管仪仗兼查违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