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4年,王翦攻占了陈以南至平舆的地区。楚人听说王翦增兵而来,便集结全国兵力进行抵御;王翦却是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楚军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出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改善将士们的饮食,并安抚他们,还亲自与士兵同吃同住。过了很久,王翦派人问:“军中有什么娱乐活动吗?”回答说:“士兵们在投石、跳远。”王翦说道:“现在可以出战了!”楚军由于无法与秦军交战,便向东撤退。王翦开始追击楚军,命令精锐部队出击,大败楚军,在蕲南杀死了楚将项燕,楚军由此溃败。王翦乘胜攻占了许多城邑。王翦以60万大军攻打楚国,但没有立即交战,而选择了和楚军打消耗战,楚国经过秦国这么多年的蚕食,已经耗不起了,磨灭了楚军斗志,最终被打败。
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俘虏了楚王负刍,将楚地设为楚郡。楚国灭亡,秦国一统天下的志向在一步步的实现。公元前222年,秦王大举出兵,派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也正式的灭亡。楚国灭亡,诸侯国就剩下齐国了,面对强大的秦军铁骑,齐国又能坚持多久呢?
司马光评论说:燕太子丹因一时的愤怒而触怒了强大的秦国,轻率谋划,招致灾祸,使燕国的宗庙被毁,这是多么大的罪过啊!然而有人认为他是贤人,这难道不是错误的吗?治理国家的人,应该以才能任用官员,以礼制建立政事,以仁爱安抚百姓,以诚信与邻国交往。这样,官员才能胜任,政事才能有序,百姓才能感念恩德,邻国才能亲近。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像磐石一样稳固,像烈火一样旺盛。任何敢于触犯的国家都会被粉碎或烧焦,即使有强大的敌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太子丹不这样做,反而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发泄个人的愤怒,采取盗贼般的阴谋,最终功败身死,国家灭亡,这是多么可悲啊!现在老板任用下面的职员也要看他的能力是否能胜任当前的岗位,如果没能力却坐在那个位置,最终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那些卑躬屈膝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恭敬;反复承诺,并不是真正的诚信;挥霍金银,并不是真正的恩惠;自刎决腹,并不是真正的勇敢。总之,太子丹的谋划不够深远,行动不够正义,他与楚国的白公胜是一类人!荆轲为了个人的私利,不顾家族的安危,想用一把匕首来增强燕国、削弱秦国,这是多么愚蠢啊!所以扬雄评论说,要离是蜘蛛般的渺小,聂政是壮士般的渺小,荆轲是刺客般的渺小,都不能称之为义。他还说:像荆轲这样的人,君子会认为他是盗贼!
王贲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平定了荆江南部地区,降服了百越的君主,设置了会稽郡。起初,齐国的君王后贤明能干,谨慎的侍奉秦国,与诸侯保持诚信;齐国位于东海之滨。秦国日夜攻打三晋、燕国和楚国,五国各自自救,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未受战乱。君王后临终前告诫齐王建:“群臣中可用的有某某。”齐王说:“请写下来。”君王后说:“好!”齐王取来笔和简牍,君王后却说:“老妇已经忘了。”君王后去世后,后胜担任齐国相国,接受了秦国的大量贿赂。齐国的宾客到秦国,秦国也给他们大量金钱。这些宾客都成了秦国的间谍,劝齐王朝拜秦国,不修战备,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此得以灭掉五国。齐王准备去朝拜秦国,雍门司马上前说:“我们立王是为了社稷,还是为了王自己?”齐王说:“当然是为了社稷呀。”司马又说:“既然是为了社稷而立王,王为什么要离开社稷去朝拜秦国?”齐王于是返回。
即墨大夫听说后,就去见齐王,说了这么一番话:齐国方圆四千里土地,有数百万军队。三晋的大夫都不愿臣服秦国,而在阿、鄄之间的人有数百;大王如果收编他们,给他们百万军队,让他们收复三晋的故土,就可以从临晋关进入秦国。鄢郢的大夫也不愿臣服秦国,而在城南下的人有数百;大王如果收编他们,给他们百万军队,让他们收复楚国的故土,就可以从武关进入秦国。这样,齐国的威势就可以建立,秦国也可以灭亡了,岂止是保住国家而已!可惜建议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齐王并没有听从即默大夫的建议,就是听了也是无济于事。
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南部进攻齐国,突然攻入临淄,齐国百姓无人敢抵抗。秦国派人诱骗齐王,承诺封给他五百里土地。齐王于是投降了秦国,秦国将他迁到共地,安置在松柏之间,最终被饿死。齐国人怨恨齐王建没有早日与诸侯联合,听信奸臣和宾客的建议,导致国家灭亡。他们唱道:“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建住在共地的是那些宾客啊!”这是对齐王建任用宾客不当的讽刺。齐桓公,赵武灵王都是被饿死的,齐王建最终也被饿死,感到很可悲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