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等人不仅担忧许、史两家外戚骄纵不法,扰乱朝堂秩序,又十分痛恨弘恭、石显的专权,他们商量了一番,就决定给元帝上书,这次上书提出:中书是国家政务的核心,应该由公正贤明的人掌管。武帝因为常在后宫宴乐才任用宦官,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古代礼法的,所以我提议废除中书宦官任职的做法。萧望之等人的这次上书彻底激怒了史高、弘恭和石显,双方的权力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就意味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此时由于元帝刚刚即位,处理政事也是十分谨慎,不想轻易的改变以前的制度,这事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刘更生还被调到了宗正去上班。
萧望之和周堪也多次为朝廷举荐名儒和优秀的人才担任谏官。会稽人郑朋企图通过攀附萧望之来获得富贵,就向朝廷上书揭发史高派门客在地方谋取私利的事情,以及许、史两家子弟的一些不法行为。奏章交给周堪处理后,郑朋才有机会在金马门等待召唤。他还给萧望之写信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并表示自己愿意辅佐萧公成就周公、召公那样的伟业。但萧望之却发现郑朋这个人品行不端,随即便决定与他断绝往来。恼羞成怒的郑朋回头就投靠了许、史两家,他还不忘反咬一口,说此前对许、史两家的指控是受到周堪、刘更生的教唆。除此之外,品行恶劣的华龙因为没被周堪等人接纳,也与郑朋勾结在一起,做陷害忠良的事。
在得到了两个狗腿子之后,弘恭和石显就指使郑朋、华龙二人向朝廷上书,诬陷萧望之等人密谋罢免史高,排挤许、史两家外戚。他们趁着萧望之休假时,就把奏章呈递到了元帝面前。元帝看完奏章后,就把事情交给了弘恭去查办,得到查办的萧望之解释说:如今外戚行事骄奢放纵,我这么做是为了匡正国家的过失,并没有恶意。然而弘恭、石显却给元帝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等人结党营私,多次诬告大臣,还不忘离间皇室宗亲,企图独揽朝政,这种行为实在是对国家的不忠啊,应该将他们立即召致廷尉问话。刚即位的元帝还不了解 “召致廷尉” 就是下狱的意思,就批准了奏章。等到后来元帝想召见周堪和刘更生时,才发现他们二人已经被关押了起来,心里那是大为震惊,就质问弘恭和石显。这二人很聪明,先假装认罪,又怂恿史高向元帝进言说:如今陛下刚刚即位,尚未树立自己的威望,却先惩处自己的老师,既然已经将他们下狱了,不如把他们直接免职了吧。这元帝也是耳根子软啊,被他这么一说,直接就赦免了萧望之的罪过,但收回了他前将军、光禄勋的印绶;周堪和刘更生则是被削为了平民。
就在他们的斗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元帝就立他的弟弟刘竟为清河王;不久后,陇西就发生了地震,这场地震导致城墙和房屋损毁的十分严重,其中又有大量的百姓遇难。三月份,广陵厉王的儿子刘霸被立为王。随后,元帝就下诏开放皇家的禁苑,将黄门乘舆的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等地都借给贫民去耕种,同时下令大赦天下,为朝廷选拔一批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士。
夏季四月,元帝立自己的儿子刘骜为皇太子。随后就要为太子挑选老师了,这时郑朋就推荐太原太守张敞,他觉得张敞是先帝时期的名臣,适合辅佐太子。元帝就询问萧望之的意见,萧望之认为张敞虽有才能,但还不足以担任太子的老师。元帝也不想放任这么一位人才流失,就想征召他入朝任职,让他做左冯翊的官职,可惜的是,朝廷的诏书还没到,张敞就因病去世了。在这之后,元帝就赐给萧望之关内侯的爵位,还任命他为给事中,允许他每月初一、十五前来朝见。
就在朝堂的权力斗争趋于平静的时候,关东地区的饥荒在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并没有出现缓解的情况,齐地也再次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到了秋季七月,又发生了地震,真是祸不单行。这时的元帝想重新起用周堪、刘更生,让他们担任谏大夫的职位,可是这事却在弘恭、石显的操纵下,他们二人被任命为了中郎。
元帝十分器重萧望之,就想让他担任宰相,元帝的这个想法引起了弘恭、石显以及许、史家族的强烈不满。这时的刘更生就让外戚给元帝上书,就说地震是弘恭等人专权才发生的,建议罢免他们二人,然后重用萧望之。当这份奏章呈上后,弘恭、石显就怀疑这事是刘更生干的,就派人去调查,刘更生也是大方的就承认了,但随即他就被逮捕入狱,最终被削为了平民。
这事过了不久,萧望之的儿子萧汲就向朝廷上书为父亲之前干的事辩解,元帝就把案件交给了相关部门去审理。弘恭、石显等人深知萧望之性格刚烈,不会轻易认罪的,随即就给元帝建议说:萧望之以前虽然获罪却未真正服罪,如今他又让自己的儿子上书,将过错全部归咎于陛下,若是不给他一些惩戒,恐怕难以平息他的怨气啊。可是元帝担心萧望之不愿入狱受辱,但石显等人却坚称不会有事,元帝这才同意将萧望之逮捕。到了冬季十二月,石显就派人将诏书交给萧望之,同时命令太常紧急派执金吾的军队包围萧望之的府邸。看到朝廷的诏书,萧望之就向自己的门生朱云询问对策,朱云却劝他自杀以保气节。萧望之仰天长叹道:我曾位居将相,如今六十多岁了还要入狱受辱,活着还有什么尊严!随后便饮毒自尽。元帝得知萧望之自杀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怒斥石显等人办事不力,吓得石显等人连忙脱帽谢罪,此事这才暂告一段落。在此之后,元帝每年都会派人前去祭祀萧望之的坟墓,以此表达对他的追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