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老槐树下,已经聚了不少人。男女老少,大多面带愁容,手里还攥着锄头、扁担之类的家伙,像是刚从地里赶回来,又像是随时准备应付什么变故。
老村长站在槐树底下的石碾子上,手里拄着拐杖,看着底下的村民,清了清嗓子:“都静一静!今天叫大伙儿来,就说两件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头一件,就是刚才二鬼子来闹的事。万幸,没出啥大岔子,还得谢谢这位……呃,这位李后生。”
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都集中到了李明远身上。他被看得有点不自在,下意识地往王老实身后缩了缩。
王老实拍了拍他的胳膊,低声说:“别怕,都是乡亲,没啥恶意。”
老村长继续说道:“李后生是北平来的学生,学校被鬼子炸了,逃难到咱这儿的。我看他是个好娃,有血性,刚才还帮咱打跑了二鬼子,就暂时让他在村里住下了。大伙儿没意见吧?”
底下静悄悄的,没人说话。过了一会儿,一个皮肤黝黑的壮汉开口了:“村长,不是俺们不相信你,只是这兵荒马乱的,来历不明的人……”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会不会给村子带来灾祸。
李明远心里一紧,正想再说点什么证明自己,狗剩突然喊道:“俺相信李大哥!他是好人!刚才还救了俺呢!”
一个老太太也颤巍巍地说:“是啊,刚才要不是他,二鬼子说不定就把俺家那点粮食都抢走了……”
有了这两人开头,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是啊,看着不像坏人。”
“这年头,能从北平逃出来也不容易,就收留他吧。”
老村长满意地点点头:“行,既然大伙儿都没意见,那李后生就暂且住在王老实家。往后他就是咱村的一份子,谁也不能欺负他,也盼着李后生能安安分分的,别给村里惹麻烦。”
“我一定不会的!”李明远赶紧表态,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好,那第二件事。”老村长的脸色严肃起来,“刚才二鬼子虽然被打跑了,但保不齐他们还会再来,甚至可能引来日本人。咱村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法子防备着。”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炸开了锅。
“咋防备啊?咱手里就这些锄头扁担,人家有枪啊!”
“要不,咱躲进山里去吧?”
“躲?山里能待多久?粮食咋办?”
议论声此起彼伏,却没人能说出个靠谱的办法。李明远站在人群里,听着这些朴实的村民讨论着生死存亡的问题,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系统的组织,面对侵略者,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躯。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历史课上学过的,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用土办法对付鬼子,什么地道战、地雷战……虽然他记不太清具体细节,但思路是有的。
“大爷,各位乡亲,”李明远鼓起勇气,往前站了一步,“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众人都看向他,眼神里带着疑惑。一个城里来的学生,能有啥办法?
老村长点点头:“你说说看。”
“咱不一定非要跟他们硬拼。”李明远组织了一下语言,“他们有枪,咱打不过,但咱熟悉村子里的环境啊。咱可以在村口、路边挖点陷阱,埋点东西,让他们进来就吃亏。”
“陷阱?埋东西?”王老实挠了挠头,“埋啥?石头?”
“不止是石头。”李明远想了想,“比如,在他们常走的路上,挖个坑,上面铺上树枝茅草,伪装成平地,他们一脚踩空就掉下去了。还可以在篱笆墙或者门板上,钉点钉子,他们撞上去就够受的……”
他越说越起劲,把自己能想到的土办法都说了出来。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很简单的点子,在当时的村民听来,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哎?这主意好像行啊!”
“对呀!咱挖陷阱,他们看不见,准能中圈套!”
“李后生这脑子,就是比咱活络!”
村民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刚才的愁云散去不少,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怎么挖坑、怎么钉钉子。
老村长也捋着胡子,频频点头:“好!好!李后生这主意好!就这么办!从今天起,男人们轮流在村口放哨,其他人白天该干活干活,晚上就跟着李后生学挖坑、做准备!”
“好!”众人齐声应道,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李明远看着眼前这些淳朴的村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几句话,竟然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希望。或许,他在这个年代,也不是完全没用的。
就在这时,村口放哨的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老远就喊:“村长!村长!有……有队伍过来了!”
“啥队伍?”老村长心里一紧。
“看……看穿着,像是……像是正规军!”年轻人喘着气说。
正规军?村民们面面相觑。这年头,正规军可是稀罕物。是中央军?还是……八路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37年的日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