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年(4052年)夏季四月初一为丁巳日。
丁丑日,常遇春前来归附。常遇春,是怀远人,性格刚毅,勇猛有力。
常遇春二十三岁时,被强盗头目刘聚掠去,刘聚喜爱他的骁勇,把他提拔到身边当亲信。
常遇春见刘聚每天只知抢劫掠夺,没有长远打算,预料他必定会失败。
听说皇上在和阳,恩德与威严日益显着,军队行动有纪律,便独自率领十多个人前来归附。
还没到目的地,他在田间困倦地睡着了,梦见有个神人披着金甲、拿着盾牌,呼喊他说:“起来,起来,你的主人来了。”
忽然惊醒,看见皇上的车马侍从到来,就和他的部下上前迎接拜见,请求归附。
皇上欣赏他的强壮勇敢,任用他为前锋。
郭子兴去世后,孙德崖想统领他的军队,郭子兴的儿子听说后,因害怕而无法自己争辩,于是写信邀请太祖(朱元璋)代他去交涉。
当时皇上正每天与元军作战,将领们听说皇上要去,都不赞成,于是皇上就没去。
当时在汝州、颍州带头起义的杜遵道、刘福通等人,从砀山夹河迎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立他为皇帝,让他住在亳州,又派人到和阳招抚各位将领,想让这些将领为自己所用。
各位将领到张天佑那里说:“您估量自己能率领部众抵御元兵吗?”
如果不能,您就应当前去(亳州)。
张天佑自己估量没有能力,于是前往亳州。
皇上当时出兵,并且亲自率领将士,攻取和阳及西南方向的民寨,依次将它们平定。
不久,张天佑从亳州回来,带着杜遵道的檄文,推举郭子兴的儿子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皇上说:“大丈夫怎能受别人控制呢?”
于是没有接受。
不久,和阳缺粮,皇上与各位将领商议渡江,却苦于没有船只。
当时“双刀赵”李普胜、俞通海父子,率领一万多人、一千艘船,占据巢湖,建立水寨,因与庐州的左君弼有矛盾,多次被他逼迫,担心被他袭击。
五月丁亥日,(他们)派俞通海从小路来归附,请求发兵做向导,使者来了三次。
皇上对徐达等人说:“我正谋划渡江,巢湖水军就来归附,我们的大事能成了。”
于是亲自前往巢湖,与李普胜等人会合,一同考察水道,乘船从和阳出发。
当时铜城闸、马场河等关口,都被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扼守,只有一条小港能通往,但水浅干涸,无法通大船。
不久,大雨下了二十天,河流山谷水位上涨、水流溢出,向来不能行船的地方,水深都达到一丈多。
皇上高兴地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啊。”
于是趁水位上涨从巢湖出发,船只像鱼群一样依次驶出。
到达黄墩时,李普胜率领自己的部下叛逃,其余的船只都到了和阳,这才投降。在船只还没到达时,(朱元璋)派人诱骗蛮子海牙的军队来做贸易,趁机抓获了十九人,他们都是善于驾船的人,(朱元璋)命令他们教各军练习水战,任命廖永安、张德胜、俞通海等人统领水军。
壬寅日,皇上率领水军在峪溪口攻打蛮子海牙,敌军的战船高大,进退不便,廖永安等人驾船如飞,从左右两边奋勇攻击,大败敌军。
于是和众将领确定了渡江的计策。
各位将领都想直接奔赴金陵,皇上说:“夺取金陵必须从采石开始,采石是南北的咽喉要地,拿下采石,金陵就能谋取了。”
六月乙卯日初一,皇上率领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毛广、廖永安各自带领船只渡江,快要驶出江口时,恰逢傍晚,忽然军队后方数十里处黑云蔽天,雷电风雨大作,船只于是停了下来。
丙辰日黎明时分准备渡江,云分成两道,右边的从西南飘来,左边的从东北飘来,都覆盖了牛渚矶。
当时西北风正急,船只一同出发,士兵们都欢呼雀跃。
皇上和廖永安扬起船帆前行。
廖永安询问进军方向,皇上说:“采石是大镇,防守一定坚固。”
牛渚矶前临长江,敌人难以防备,现在去攻打,一定能攻克。
于是驾船驶向牛渚,风力渐渐变大,很快就到了岸边。守卫的人惊慌失措,出兵抵抗,皇上指挥士兵进军,敌军支撑不住就逃跑了。
常遇春持戈率先登上岸,各路军队鼓足勇气紧随其后,采石镇的守军惊慌溃散,于是攻克了采石。
沿江的各个堡垒都望风归附。
将领们因和阳缺粮,看到粮食牲畜,都想掠夺后回去。
皇上察觉到各军没有进取的心思,就对徐达等人说:“如今全军渡江,有幸取得胜利,应当乘胜直接攻取太平。”
如果听任各军掠夺财物回去,再次举兵必定困难。
江东要是不归我们所有,大事就没希望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白话明太祖实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