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忠冷脸出殿,见岳山立刻堆笑:“殿下移驾偏殿,将军径直前往便是。”
岳山追问:“公公不随行?”
夏守忠干笑:“咱家还得回东宫复命。”
岳山会意,大步踏入殿中。
殿内熏香袅袅,秦王伏案批阅奏章,笔锋游走如常。
岳山指节轻叩门框。
秦王抬眼,见是岳山,便招手示意他近前。
“枢密院对边关局势有何见解?”
岳山呈上柴副使的奏本,沉声道:“如今通商无异于资敌,枢密院主张开战。”
秦王搁下朱笔,翻阅奏疏后颔首:“孤亦作此想。吐吉可汗已无和谈之意,唯有备战。双线作战虽非上策,却别无选择。”
“高丽使者今日入朝,该国久受女真侵扰,或可结盟牵制东北。”
岳山点头:“此法甚善,至少能暂缓女真兵锋直指我朝。”
秦王合上奏本,叹道:“荣老国公一世英名,竟落得如此结局。罢了,孤当厚赏荣国府,以慰其心。”
他从案头取过半截锦帛递去:“自敲山震虎后,锦衣卫在城外截获信使。那死士临死焚毁密信,仅余此字。”
岳山凝视帛上“陆”字,眉头紧锁:“朝中陆姓官员可有嫌疑?”
秦王道:“虽有陆姓官员,但品阶皆低,难通敌国。孤已命锦衣卫暗中探查。”
见岳山沉思,秦王忽问:“你在枢密院半月,可察觉异样?”
岳山摇头:“三位同僚皆勤勉尽职,待下宽和。”
秦王轻笑:“你锋芒毕露,他们自然以礼相待。”他起身拂袖:“此事暂且搁下,随孤出城。”
“出城?”
秦王眼中精光闪动:“新购火炮已至。”
……
京郊演武场。
殷太和指挥兵卒搬运木箱,林中回荡着西洋匠人的嘈杂声。他盯着那些铁铸巨物,面色阴沉如铁。
“一门炮竟值数千两商货,更有耗费数万两者。”殷太和暗自咬牙,“这些铁疙瘩除了守城有何用处?殿下为何执意购入?”
“戴总管,购炮之议究竟源自何人?”
殷太和与戴权并肩骑行在京营队伍最前。
殷太和问起,戴权答道:“是现任同佥枢密院事岳山。”
“岳山?又是他。”
自入京后,岳山之名屡屡传入殷太和耳中。
京营士卒间流传岳山宫变时于城头叱责贾代化之事,文官之中又传他初入衙门便刁难同僚,令殷太和觉得此人不过是个狂妄后辈。
因得秦王宠信,跻身朝中佞臣之列,与殷太和这般边关战功赫赫的老将相比,实在相差甚远。
他轻蔑一哼,道:“岳山不过侥幸得了从龙之功,若三位将军未殁于大同关外,岂有他出头之日?立功不知谦逊,竟敢与殿下议政,他当自己是谁?”
戴权笑应:“殷将军言重了。岳山虽战功不及将军,但胜在年少有为,来日高低尚未可知。”
“戴总管认为,我不如他?”
戴权摇头叹道:“咱家可未如此说。殷将军功勋卓着,自有过人之处,否则殿下也不会在京营受损时调将军增补。”
“只是二位皆曾为秦王府旧臣,何必如此针锋相对?”
殷太和撇嘴道:“能否相处,全看他有无真本事。若有,我自当敬服,磕头认输也无妨。若徒有虚名,我绝不假以辞色。”
戴权又笑:“殷将军脾气多年未改,‘太和’之名倒是名不副实。话别说太满,免得难以收场。”
殷太和讨了个没趣,不再多言。
行至空地,洋人开启木箱,揭去盖布,与京营兵士一同将火炮部件陈列于地。
十余名洋人上前,就地组装火炮。
渐渐成型的火炮比城门守军所用铸炮精致几分,但殷太和仍不以为然。
战场上岂靠火炮决胜?多半用以威慑,水战亦多以弩箭为先,登船近身搏杀才是关键。
火炮甫一装毕,秦王与岳山便策马而至。
勒马环视,秦王问道:“为何仅这几门炮?不是说有数倍于城门铜炮的巨炮吗?”
市舶司通译与洋人交谈后回禀:“殿下,洋人称巨炮过重,难以拆运。现由水路输送,停泊附近河道,试射时于此可见。”
“此处能见?”
殷太和怒视洋人:“潮白河距此两千步,城头火炮最远不过千步,尔等莫不是欺瞒殿下?”
他转向秦王拱手:“殿下,臣疑此辈为骗子。”
秦王看向通译求证。
经再度沟通,通译道:“洋人坚称试射后自见分晓。”
沉默许久的岳山忽然开口:“若将此炮制成战车,以马匹牵引,能否在战场上移动?”
一名洋人上前,先向秦王行礼,随后用生硬的汉语断断续续道:“炮身太重,制成战车至少需十余匹马拉动,且速度极慢,最多行进数里。”
岳山颔首:“多谢解惑。”
火炮已备好,秦王下令:“以一里外涂红的树木为靶,试射!”
命令下达,每门炮后皆立着四名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