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前排,一名少年格外醒目,与周遭格格不入。
元庆帝略扫一眼,便收回目光,向戴权示意。
戴权上前高声道:“大昌遭逢北蛮进犯,敌军距京城已不足二十里。唯有举城同心,群臣协力,方能渡过此劫。”
“今日不议他事。京师大都督岳山,上前听令。”
百官目光齐聚岳山,神色各异。
岳山早有准备,出列行礼:“臣,参见陛下。”
元庆帝欲抬手免礼,却力不从心,只微微颔首:“免礼。近日京中对御敌之策多有争议,朕阅过你的奏折,认为你的方略最为妥当。今日便由你向众卿详述。”
岳山转身面向群臣,沉声道:“正如陛下所言,唯有同心协力,方能破敌。”
“今日我所言有三。”
“其一,封锁九门,背城死战。无我军令擅离者,视同北蛮奸细,格杀勿论。”
“其二,重整军制。京营、羽林、兵马司及各地千户所兵甲混杂,着甲者须列阵最前。溃退者,旗官立斩;旗官退,百户斩;百户退,千户斩。我等已无退路,身后便是百姓。”
武官闻言振奋,文官却窃窃私语,嫌其手段酷烈。殿内喧哗顿起。
戴权挥动净鞭,厉喝:“肃静!”
元庆帝淡淡道:“一切依岳山之策行事,不得异议。”
群臣只得应命:“臣等遵旨。”
岳山继续道:“其三, 行赏。将校立奇功者,升职 ;头功,升二级;常功,升一级;战死者,子孙袭升二级。士卒斩敌首,独斩赏银二十两,合斩者为首得十五两……”
言毕,元庆帝暗自赞叹:“真乃栋梁之才。”
然早朝耗神,他渐感不支,需尽快了结这最后朝会。
微不可闻地轻叹一声,元庆帝缓缓开口:“众卿勠力,朕必不负。戴权,开内帑赐每位大臣一年俸禄,工部、兵部匠作凡涉战事者,皆赏。”
虽声若游丝,但天子坐镇,群臣再无南逃之念,士气大振,誓与北蛮决死。
谢恩过后,朝臣们又在殿上高呼抗击北蛮的决心,早朝便散了。
……
岳府,
岳山多日未归,宅中仿佛也失了生气。
一群姑娘围坐用膳,席间静默无言。
雪雁破天荒放下碗筷,轻叹道:不知岳将军何时能回,这饭菜都没了滋味。
众人闻言皆叹息,又悄悄望向林黛玉。
黛玉心中忧虑更甚,却明白此时不该儿女情长:岳大哥总揽京畿军政,案牍劳形,宿在衙门也是常理。如今京城安稳,我们能在此安心用膳,全赖岳大哥日夜操劳。
与其盼他归家,倒愿他在衙署多保重身子。
姑娘们纷纷颔首。虽深居简出,近来也听了不少外间消息——多亏府中嬷嬷们每日外出,回来总要议论一番。
黛玉宽慰几句,雪雁重拾碗筷,勉强咽下几口,终究搁下:我用好了。
连最贪吃的雪雁都如此,众人更没了胃口。
黛玉轻叹:既如此,都回去歇着罢。
忽见倪妮匆匆跑来:林姑娘,有您的信。
众女顿时雀跃。黛玉急忙接过,还当是岳山的家书。
这信笺却描着金边,不似岳山手笔。
未及拆阅,黛玉问道:何处送来的?
倪妮回想道:像是个太监送来,许是宫里的。
黛玉展信一看,正是太子妃字迹:
见字如晤。近日京城不靖,恐生变故。妹妹可入宫暂住,与本宫作伴,更为稳妥......
原是太子妃邀她入宫避祸。诚然,除非京城陷落,宫墙之内终是最安稳处。
林姑娘,是谁的信?秦可卿急切相询。
宫中来信,太子妃邀我入宫暂避。
姑娘们面面相觑。岳山不在,若黛玉再走,这府里更不知如何是好。太子妃单邀黛玉,她们自知无缘同往。
那...林姑娘可要入宫?
众人忧心忡忡望来,虽不舍却不敢阻拦,只盼着她留下。
黛玉环顾厅堂——这是她的家啊。又望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庞,终是含笑摇头:
不去,我在这儿等岳大哥回来。
众女重展笑颜,纷纷收拾起碗筷,打理府中事务。
林黛玉浅笑盈盈,回到房中唤来秦可卿研墨,提笔写回信。
秦可卿轻步入内,细细研墨,犹豫片刻道:太子妃一片好意,姑娘若是不去,该如何回信才好?
林黛玉蘸墨沉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如直言心中所想,太子妃必能体谅。
她稍稍振作,落笔如飞:今岳哥哥镇守京师,纵有敌寇来犯,京城亦当无恙。府中护院森严,日夜戒备,料无大碍。承蒙厚爱......
......
皇城东宫内,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