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二百一十文?他们怎么不直接去抢?”薛姨妈猛地站起来,“那安京侯呢?他不管管?任由这些人昧着良心发财?”
同喜低声道:“外头传言,是安京侯让粮商涨价的,最高能涨到二百五十文。粮商们却说,是体恤百姓,才每日只涨十文。”
“黑心!这侯爷也是个黑心肝的!我薛家绝不能与他沾边,免得日后遭殃!”
薛姨妈正要去找薛宝钗,却被同喜拦住。
“同喜,你胆子大了?敢拦我?”
同喜一脸为难:“太太,如今咱们薛家正赚钱呢,姑娘的粮食都快被抢光了。而且……姑娘刚才已经乘车出城了。”
薛姨妈一愣:“什么?我要输了?”
……
沧州城外,码头。
码头上人头攒动,并非因船只繁忙,而是抢粮的百姓将薛家商船围得水泄不通。
商船早已撤下旗号,甲板上站着丰字号掌柜假扮的船家。
见人群汹涌,掌柜按薛宝钗的吩咐,拱手道:“多谢各位仗义相助,若非大家来买,这粮食怕是要糟蹋了,我这趟船也得亏个底朝天。”
百姓们哪管这些,纷纷催促:
“船家,还有粮吗?快拿出来!”
“就是,别磨蹭!你这船能装多少?我们这么多人还怕买不完?”
“赶紧的!再晚就抢不到了!”
掌柜连忙摆手:“别急,船上有五千斤,每人十斤总够的。”
“十斤哪够?我家七口人,给我一百斤!”
“我也要一百斤!”
正闹得不可开交,一伙人挤进人群,引来一片骂声。
这群人皆是一身护院打扮,手持短棍,胸前绣着醒目的字。
为首之人高声喝道:都闪开!吾乃沧州黄府总管,这船粮食我黄家要了,每斤一百一十文!
当即有人怒斥:黄家又如何?总该讲个先来后到!
黄总管冷笑道:买卖讲究你情我愿。我出高价,船主愿卖,与尔等何干?自古价高者得,哪来什么先来后到!
薛家掌柜满脸歉意,向四周作揖道:诸位海涵,实在是江上遇险,不得已在此售粮。此番既要赔违约金,又得修船,自然想卖个好价钱。实在对不住各位。
这位黄家贵客,请上船验货。
四下怨声载道,黄总管却趾高气扬踏上甲板,睥睨着岸边百姓,嘴角挂着轻蔑的冷笑。
转身吩咐道:算你识相,把粮食都卸下来。五千斤合计五百五十两。
掌柜搓着手陪笑:贵人容禀,不是五千斤,实有一万五千斤。
总管勃然变色:胡说!你这小船怎能装得下?
后面那两艘也是小人的。
莫非那两艘也坏了?
掌柜捋须笑道:那倒不曾。只是想着整批出手,故意少报些好卖些。黄家经商多年,想必明白其中门道。
总管强压怒火,对随从喝道:罢了!三船粮食我黄家全要了,给他一千六百五十两!
掌柜深施一礼:多谢贵人,黄家果然豪气。
望着空荡荡的船船舱,孙掌柜长舒一口气,心中涌起一阵满足。
他瞥见身旁那箱银子,忍不住感叹:“行商四十年,头一回做这么轻松的买卖,转手就赚了一千多两。大姑娘是从哪儿寻到这门路的?”
“她从前可不过问生意,莫非在城里遇见了贵人?”
揣着疑惑,老掌柜走进码头旁一家不起眼的茶馆,径直上了三楼。伙计引他进入临街的雅间,薛宝钗正坐在窗边。
孙掌柜躬身行礼:“给姑娘请安。多年不见,姑娘已出落得这般标致了。”
薛宝钗起身相迎,请老掌柜在对面落座。
“这次劳烦您跑一趟。莺儿,上茶。”
莺儿笑嘻嘻地拎着茶壶过来,先给孙掌柜斟了杯清茶,又换了壶浓香的递给薛宝钗。
她眨着眼问:“老掌柜,今日究竟赚了多少?”
孙掌柜笑着摇头:“你这丫头,跟在姑娘身边这么久,还是这般急性子,和你爹一个样。”
莺儿理直气壮:“自然着急,这事关姑娘的前程呢!”
孙掌柜往后靠了靠,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此话怎讲?”
莺儿便将薛宝钗与薛姨妈的赌约细细道来。
听完,孙掌柜抚掌大笑:“姑娘这次赢定了!河间府的粮食三十文一斤收来,到沧州卖了一百一十文,净赚一千二百两。”
莺儿欢呼着扑向薛宝钗:“姑娘,我们赢了!”
薛宝钗轻拍她的手:“快松开,成何体统。”
孙掌柜笑道:“如今丰字号不比从前,铺子一年进项好些的四五千两,差的不过一两千。这几年银庄当铺的生意更是不景气。”
“姑娘这路子,能长久吗?”
薛宝钗抿了口茶,平复心绪道:“侯爷说了,最多五日,久了粮商们会察觉。那些抢粮的百姓也是他安排的人,专为哄抬粮价。”
“等粮价回落,城里哪会有那么多人抢购。”
孙掌柜连连点头:“妙计,真是妙计!这码头直销的买卖,老夫得再跑一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